原文欣賞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
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樹而去。
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西漢‧司馬遷【史記】
季札初次被派出國當大使,從北路經過徐國,他拜訪了徐國的國君,看得出國君很喜歡他的佩劍,但不好意思說出來,雖然季札知道,可是季札因為還有任務,必須到其他更大的國家去,所以就沒有把佩劍獻出來,但心裡已準備好回程時要送給徐國的國君。
等季札完成任務回程時,再到徐國,徐國的國君卻已經死了,於是,他把劍解下來掛在國君墳墓旁的一棵樹上,隨從問他:「徐國的國君已經死了,這把劍是要送給誰呢?」季札說:「不能這麼說,當初我既然默許要送劍給國君,怎麼可以因為他死了就不算數?」
生活加油站
自己答應的事,無論如何都要完成,這是一種對自己的交代而不是對別人。雖然季札贈劍給死去的徐國國君沒有任何作用,但是,他掛劍的動作就好像一種儀式,不但完成自己的心願,也告慰了天上的國君。有時儀式的進行是為了情感的表達,所以千萬不要忽視。同學曾經體驗過哪些讓你覺得又感動、又難忘的儀式呢?
創意寫生簿
請同學用自己的方式畫一個故事,不必畫得很好,即使只有簡單的幾個筆畫也沒關係,只要畫得有意思,能幫助自己說出故事始末,就是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