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家政婦換季收冬衣,小心暗藏「骨折」危機!奉行「不到端午、不收冬衣」習俗,一名主婦趁著豔陽高照好天氣,打包衣櫥裡的厚重衣被,不料卻在整理厚重棉被時手扭傷、造成骨折。
醫師提醒,身為骨鬆高危險群的媽媽們,大掃除或整理家務時,應避免過度施力,以免發生骨鬆、骨折。
一名六十多歲家庭主婦,於「撢被子」當下,突然感覺左手臂劇痛,起初以為是姿勢不當,單純拉傷、扭到筋,沒想到忍了兩三天,疼痛完全未消退。就醫照X光,才知道自己罹患骨鬆症,手臂出現兩處「位移性骨折」,不但骨頭斷掉還移位,必須開刀治療。
高雄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子平表示,仔細檢查發現,婦人左上臂肱骨及左前臂橈骨已經出現兩處骨鬆性骨折,於是為她開刀,並用鋼板固定,進一步檢測發現,婦人的骨密度非常低,必須接受骨鬆藥物治療,方能避免再度發生骨折。
林子平指出,根據統計,更年期後婦女,每四人就有一人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一旦因骨鬆症造成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一成五,不但逼近第三期乳癌,更是子宮內膜癌死亡率的四倍。
林子平說,臨床研究資料顯示,骨折就診病患中,僅有百分之六點四的人,骨質密度為T值低於負二點五的骨質疏鬆。
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骨質流失階段就發生骨折,而此階段通常為四、五十歲年齡層,仍須處理家務或工作養家。有人只是彎腰拖地,就「啪嚓」一聲骨折,骨折實際發生人數,遠比七、八十歲年齡層為多。
林子平強調,骨質流失過程「無聲無息」,不似高血壓或糖尿病有明顯「症狀」。
臨床曾見脊椎已塌陷形成壓迫性骨折,或海綿骨內的骨小梁因骨鬆而斷裂,但患者卻毫無自覺,可見骨質疏鬆確是「沉默殺手」。
林子平提醒,骨鬆骨折容易發生在手腕、髖部、脊椎等部位,日常生活的活動要特別注意預防跌倒,做家事或是運動時,也必須要牢記「量力而為」。
他表示,因為骨質疏鬆患者,很容易一輕微碰撞就骨折,若傷及脊椎或髖部,恐導致嚴重的失能,甚至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