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傳電信和董氏基金會合作「看電影,做公益」,邀請譚艾珍、歐陽靖母女擔任代言人。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全台有兩百零九萬名十八歲以上成人,深受憂鬱之苦,三成受訪者表示,身邊有罹患憂鬱症的親友,多數人卻不知該如何與憂鬱症患者溝通。受邀分享照顧經驗的資深藝人譚艾珍昨天表示,「多聽少說」,一起跑步與看電影,是她陪女兒走出憂鬱低潮的良方。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主任表示,對憂鬱症患者家屬調查發現,多數家屬不知道如何與憂鬱症患者溝通,尤其是「患者說些奇怪的想法或念頭,對活著感到失望」。她強調,不論是「照顧者」或「被照顧者」要懂得紓壓,適時對自己喊「卡」,給自己喘息,才有力量走出憂鬱。
譚艾珍說,面對的憂鬱症患者是女兒,她提醒自己「少說多聽」,將女兒當做朋友,不急著解釋,不吵成一團,母女倆都要心平氣和。
譚艾珍最喜歡和女兒歐陽靖散步去看電影,看完後邊走邊討論劇情,她強調「過程讓我們的情緒暫時抽離,找到出口。」
現為女性路跑代言人的歐陽靖,昨以「憂鬱症過來人」說,每個人都可能陷入憂鬱,培養正當休閒嗜好,或養成運動習慣,可避免憂鬱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面對憂鬱症患者,照護者與陪伴者除傾聽,也應傳達「你會好起來」的訊息給患者,鼓勵對方做有正面幫助的活動。
她提醒,應避免使用激將法,如「你若不吃飯,我就不理你!」等破壞關係的言語。也應避免告訴患者「想開一點」,因憂鬱症屬腦部疾病,這類的話只會讓患者認為照護者無法感同身受。
詹佳真指出,臨床上常遇到照護者長期處於壓力下,易產生負面情緒,甚至連自己都生病,照護者本身一定要相信「憂鬱症是會痊癒的,只是需要時間。」建議照護者也應有與病患分離、獨處的時間,替自己找一個喘息的出口,建立紓壓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