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結束的第一天,我收到某銀行寄來的信用卡帳單,繳款截止日三月二日,也就是說期限只剩四天,中間還包括二二八放假一天,筆者檢查信封,是二月十五日由台北市內湖區寄出,因九天超長年假,花了十天才寄達。
一般而言,信用卡「結帳日」到「繳款截止日」,都有預留十四到二十天,此次因超長年假,如果結帳日恰巧落在年假前幾天,很可能發生快到繳款期限才收到帳單的情形,雖然現在繳款方式多元化,並不會對持卡人產生太大的困擾,但筆者發現,其他兩家銀行就很貼心地主動將繳款期限延後一周,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及員工做事態度。
媒體報導,台中市林先生年前因銀行重複扣款,導致他過年期間帳戶只剩不到兩千元,銀行處理態度竟是推給年假,得等到恢復上班才能處理,還叫林先生以預借現金救急,不要說當事人錯愕,筆者也對某些銀行的內部控管、橫向溝通及危機處理能力,不敢苟同。
筆者曾想取消與林先生相同往來銀行的信用卡,到了分行,警衛卻指著大廳的電話,叫我自己撥台北客服專線辦理,撥了很久都忙線,終於有行員出來協助,筆者說已等待近二十分鐘,怎知得到的答覆竟是「那也沒辦法,只有繼續等下去」,令人氣結。
想不到這是一家擁有六千億元資產的銀行集團,也是國內信用卡發行銀行的龍頭,遇到問題竟是以如此的消極處理態度。
我整天聽到「We are family」的感人廣告詞,但發生問題後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筆者支持林先生準備以剪卡「開除」這家銀行的動作,因為這是消費者正視並捍衛權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