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一名十五歲少女長期肚子痛,初經未來,經醫師檢查發現陰道發育不全,檢查發現一邊腎臟發育缺損。
成大醫院腎臟科醫師邱元佑昨天指出,先天性單一功能腎,分為小兒先天性腎缺損及多囊腎發育不全。
小兒先天性缺損的患童,可能患有高血壓、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其中百分之三十三至四十併含其他先天泌尿異常。多囊腎發育不全的患者中,百分之十七至二十四併含其他先天泌尿異常。
就臨床症狀表現而言,先天性腎發育缺損的貧血和腎病變,較多囊腎發育不全明顯。先天性腎發育缺損的病童較多,主要是臨床異常的症狀而被發現,多囊腎發育不全則是由產前超音波的檢查得知居多。併含泌尿生殖道異常方面,先天性腎發育缺損較多囊腎發育不全有顯著較高的發生率,且有較高的腎功能異常。
患童若是早產兒、診斷年齡越早或早期就呈現腎功能異常者,都是慢性腎病變惡化的風險因素;平均約歷經十三點二年後,近半數病童會進入第二期慢性腎病變。
邱元佑表示,先天性腎缺損兒童應嚴格追蹤,以防止長期併發症,且要預防惡化慢性腎病變的危險因子和可能的合併症,希望兒科醫師、腎臟科醫師、研究人員及公共衛生專家也能注意,協助國家衛生健康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