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之道 當熱浪來襲時

文/朱柏齡 |2015.06.07
1259觀看次
字級

文/朱柏齡

熱浪,代表炙熱的天氣維持一段長時間,通常合併高溼度。不同國家、地區,對熱浪之定義都不一樣,通常高溫的程度為,相對於同一地區、同一季節的平均溫度而言。對於居住於寒冷地區民眾,熱浪可能被熱帶地區的民眾認為是正常溫度。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對「熱浪」的定義:當每日最高溫,比過去30年同一地區、同一季節,平均最高溫多5℃,且持續超過5日;這便是氣象上的熱浪來襲了。

台灣每年夏天最炎熱的月分為6月到9月,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台北自1981年到 2010年,夏季平均最高溫為32.8℃。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來看,若台北連續5天氣溫超過37.8℃即符合「熱浪」之定義。至於高雄地區,6月到9月平均最高溫為31.8℃,若連續5天氣溫超過36.8℃則屬「熱浪」來襲天。

雖然大多數台灣人已習慣夏天炎熱天氣,但仍有少數人在熱浪來襲時,在戶外逗留太久,或在烈日下勞動導致中暑,還有些獨居沒冷氣悶在家中的老人,這些中暑的案例,嚴重的話,是會不幸死亡的。

以下是熱浪來襲時的自保之道:

注意周遭環境

熱浪來襲時,有些狀況會使熱浪造成之危險加劇,如住在房屋密度高的水泥牆建築中,若沒有冷氣、且通風不良,晚上熱氣散發不易。

盡可能待在室內

盡可能安裝並開冷氣,窗戶最好使用能反射陽光的窗簾。在室內穿著寬鬆、質薄、淺色衣服,以及短袖短褲。

盡量待在室內,這是避免暴露高熱的最好方法,即使在室內,也不要做太耗費體力之工作,否則會生熱。若家中無冷氣且酷熱難當,在白天最熱之時,考慮待在有冷氣的公共場所,如圖書館、購物中心、戲院等。若家是透天厝,不要待在頂樓,要待在最低樓層,若覺得太熱可以冷水淋浴。

做好防晒,避免直接曝晒

室外穿著原則和室內類似,但身體盡量以衣物覆蓋,避免直接曝晒太陽,避免晒傷,並戴寬邊帽以保護頭部及臉部。從事戶外工作的朋友,若需於一天最熱的時段,如早上9 點到下午3點,在陽光曝晒下工作,工作時休息和飲水的頻率,需比平常多。

補充水分

飲用大量的水分,避免飲酒、碳酸飲料或含咖啡因飲料,因這類飲料造成利尿,反而失水。若大量流汗會流失電解質,需補充運動飲料或現榨果汁。

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尿毒症、水腫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之病人,需尋求醫師的建議。

飲食清淡、減少運動量

避免食用高熱量及高蛋白質食物,會增加新陳代謝,產熱較多,盡量多食用新鮮水果及蔬菜,同時避免過飽。常運動的朋友,在熱浪來襲時需減少運動量,且避免在日間溫度最高時在戶外運動,盡量在清晨或晚間較涼爽時。若運動到一半,覺得呼吸困難或心跳急速時,須立即到涼爽處休息,並補充大量水分。

除了自保,熱浪來襲時,可用下列方式幫助他人:

●注意家人、朋友或周遭的人是否有熱衰竭或中暑徵兆。

●千萬不要將兒童或寵物獨自放在戶外未開冷氣的車內,即使只有短時間,夏天停在戶外之車內溫度可達50℃以上,待在裡面短時間即可致人於死。

●經常注意獨居之家人、朋友或鄰居,尤其是年老、有慢性病、需人照顧生活起居者。

●學習並了解發現中暑病人的初步降溫法,在等待救護人員到達前,可先幫助病人降溫。

(摘自《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大塊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朱柏齡

現任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內科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