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相心造】搏命為鄉情——宋金玉

文與圖/林耀堂 |2015.06.03
1357觀看次
字級
大凡一個人對自己家鄉的愛,通常是透過對家鄉歷史的了解而來的;對自己生長的家鄉歷史愈清楚,就會愈有感情。圖/林耀堂

文與圖/林耀堂

大凡一個人對自己家鄉的愛,通常是透過對家鄉歷史的了解而來的;對自己生長的家鄉歷史愈清楚,就會愈有感情。早在三十七年前,因為一些熱愛本鄉的人士之發心,我的家鄉埔里就有一份叫《埔里鄉情》的雜誌。

《埔里鄉情》由地方士紳資助經費,號召當年大專畢業回鄉服務的有為青年協力創辦。內容有地方歷史典故、往昔鄉賢、好人好事,地方景觀和鄉野傳奇。這些或由史籍記載或由耆老口述而來的資料,讓地方人士對家鄉得到充分了解,也讓年輕人以自己的家鄉為榮為傲。

這份一年出刊四次的季刊,後來隨著編輯群年歲增長各有繁冗事務無暇兼顧之後,終於在一九八五年畫下休止符。

然而這分愛鄉的熱情並未因此消融於無形。

時隔十年後,又有另一批愛鄉人創辦了《水沙連雜誌》。事實上它是延續《埔里鄉情》的路線而再生的,而推動這個雜誌復刊的幾位推手中,有一位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就是宋金玉代書。

一九五六年出生的宋金玉,年輕時在一家開發公司擔任會計,當我有事向她請教或請她幫忙時,她總是不厭其煩地伸出援手。宋金玉亦曾在精於理財也很關懷家鄉的黃炳松先生的公司任職,而且一待就是十三年,從小姐做到為人妻也為人母。

出來開業掛上代書事務所招牌後,宋金玉不但頗得客戶信賴,也充分發揮黃先生教導的理財觀念,更可貴的是她在生活無虞後,開始投入家鄉的文史工作。

一九九五年,當初創辦《埔里鄉情》雜誌的黃炳松先生,有感於一份在地雜誌的消失是相當可惜的事,於是勸宋金玉號召同好共襄盛舉,讓雜誌復刊,黃老並答應每期資助五萬元。

得到鼓勵的宋金玉,於是結合五位女性好友一起辦刊物。

著手進行之後,才發現五萬元只是壯膽的引信。於是,她除了自己再掏錢外,也開始向外募款,她說:「與其一個人走一百步,不如一百個人各走一步。」

但要從別人的口袋裡拿錢出來從來不是易事。

宋金玉笑說:「為了募款,在獅子會、扶輪社等社團的聚會中,因為有人開玩笑說要喝酒乾杯才捐,所以,沒有酒膽也沒有酒量的幾個女士們,為了區區五千元,也只好捨命相陪。」

有一次有一個老闆開了一瓶「X.O.」,開玩笑要她們喝光就捐錢,害她們幾個「歐巴桑」真的大口大口地灌,還好老闆看她們當真,就趕緊阻止,她們也順利募到款。在這些義氣人士的相挺下,《水沙連雜誌》的出刊而今也邁進第二十年了。

兩男一女的孩子都長大學成之後,宋金玉開始學畫畫,追求自己的喜好。有一次,我看到她戴著草帽、頂著大太陽在街邊寫生,就讚嘆她的努力。她說:「名畫家劉其偉曾說過,人必須找到一個樂趣,認真去做雖然不能致富,卻可豐富你的人生。」看來宋金玉的人生要比豐富還多一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