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米芾 愛石成痴

文/沈淦 |2015.06.01
1516觀看次
字級

文/沈淦

米芾,山西太原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書畫家,因舉止顛狂,被稱為「米顛」。米芾與蘇軾是好朋友,有一次蘇軾請客,在座的十來人全都是一時名士。酒過三巡,米芾忽然站起來,委屈地對主人說:「世人都稱我『米顛』,今天倒要請東坡先生說句公道話,我究竟顛也不顛?」

誰知蘇軾笑嘻嘻答道:「吾從眾!」登時滿座笑聲一片。

原來,這三個字出自《論語.子罕》,是孔老夫子的原話。蘇軾含蓄地暗示米芾:老弟呀!你看,連孔老夫子都給你定下性質了,你還指望誰給你「平反昭雪」呢?

書畫造詣頗深的宋徽宗趙佶登基之後,將米芾召進汴京,任命為書學博士。有一次,趙佶讓他將《周禮》書之於御座旁的屏風上。

米芾寫完後將筆一扔,一邊欣賞著自己的傑作,一邊得意洋洋地大聲說:「一洗二王惡劄,照耀皇宋萬古!」趙佶原來潛身於屏風之後,竟聞聲而出,站在米芾身邊觀看。

明人曹藎之搜羅漢代以來的遺聞軼事編成《舌華錄》一書,並將這則故事收入《狂語》之中。王羲之有「書聖」之譽,他與兒子王獻之被後人並稱「二王」,是書法史上的雙高峰,卻被米芾貶之為不能入眼的「惡劄」,米顛也確實夠狂了。

他大概忘了:當年他與一友在舟中相聚,朋友拿出一幅王羲之法帖,米芾登時兩眼放光,表示願用自己收藏的名書名畫交換,見朋友面露難色,米芾竟說不想活了,抓著船舷就要往江中跳。朋友想想此人是有名的顛狂,說不定真會因此而殞命,只得將他拉住,滿足了他的要求。

酷愛奇石,以致到了痴迷的程度,也是米芾的狂態之一。

他曾經將一塊奇異之石搬進寓所供奉,並穿戴整整齊齊對著石頭下拜,嘴裡還不住地喚著「石兄」。宋哲宗紹聖四年(西元一○九七年),米芾擔任蘇北的漣水軍使,距「畜石甚富」的安徽靈璧不遠。靈璧石與英石、太湖石、昆石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並居首位,其縣名亦取「山川靈秀,石皆如璧」之義。

因此,近水樓台的米芾得到了不少的奇美之石,並將它們陳列於書房之中,每一塊還都根據其自身特點而冠之以優美的名稱。他自己整天在書房裡欣賞千姿百態的石頭,把處理公務都拋到了腦後。

一天,按察使楊傑巡察吏治,聽說米芾好石廢事,正言厲色地責備他:「朝廷把千里郡邑交給了你,即使把全副精力撲在工作上,還可能出現紕漏;而你卻只顧著玩弄石頭,不處理公務,怎能治理好地方?」

誰知米芾既不辯解,也不反駁,不慌不忙地走到楊傑面前,緩緩伸出右手,從左袖中取出一塊小小的石頭,其狀嵌空玲瓏,有峰巒,有洞穴,極為清潤可愛。米芾把石頭指給楊傑看:「像這樣的石頭,怎能不喜愛?」

見楊傑沒什麼反應,米芾又從袖中摸出另一塊石頭,但見疊嶂層巒,奇巧之處,更勝先前一塊,楊傑仍不為所動;米芾再取出一塊,其精緻又遠勝先前兩塊,「盡天畫神鏤之巧」,簡直是鬼斧神工!

當米芾還在念叨著「如此奇石,焉能不愛」時,楊傑再也忍不住了:「不獨你愛,我亦愛之。」突然從米芾手中奪過此石,急急出門乘車而去。

米芾後來多次寫信給楊傑,請求他歸還此石,楊傑卻不予理會,米芾為此而一連幾個月惘然若失。

《宋史》中米芾與楊傑各有傳記,文中既未譏諷米芾「玩物喪志」,也未指責楊傑「貪得無厭」。儘管兩人都無法與大清官包公、海瑞相比,卻也絕非貪官、庸官,而且從正史不無讚美的字裡行間可以推斷,兩人的「官聲」還算不錯,何況兩人各有特長,都堪稱賢才,這就給後人留下了兩賢為一塊奇石而相爭的佳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