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研議修法,最快一○八學年起,優先免試、高職及藝才班甄選等部分非明星高中升學管道,得參採在校成績,且不能超過招生總額一至二成。昨天在公聽會上,與會親師一面倒反對,擔心採計在校成績恐造成不公,也恐破壞合作學習,成績好的不願教成績差的學生。
教育部國教署長吳清山強調,部分免試管道擬參採在校成績,只是教育部「十二年國教五年精進計畫」草案的建議事項,教育部到昨天共舉辦七場公聽會,會再修改草案送教育部,若各界普遍不支持,可維持現狀不採計在校成績。
國教五年精進計畫草案,研議漸進推動部分高中職免試入學,參採國中在校表現,先選定競爭較不激烈的非明星高中試辦,包括優先免試、國中薦送、直升、高職及藝術才能班甄選入學等。參與入學改革工作圈的台師大教授周愚文指出,教育部不硬性規定,由各就學區自行決定是否參採在校表現;方式也可自選。
周愚文說,此外,也可由各區擇定如何採計七大領域學習成績,例如從前五個學期擇優三學期採計等;以優先免試為例,由社區高中職分配少數名額給各學區國中,由各國中學生競爭該校分配到的名額,不涉及跨校評比,只要校內評量標準一致即可。
周愚文指出,若各界及立委都認同部分免試參採在學表現,修法通過後,由國一新生開始適用,例如若在明年八月一日前修法通過,由明年八月入學國一生開始,在他們一○八年八月升高中職時適用新制,初期採計在校成績的升學管道只占招生總額一成,試辦二年後,頂多增到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