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之旅 另一種想像與敘事 陳吉寶.陳狐狸 |2015.05.31 語音朗讀 21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繪圖/Julie van Wezemael 《視覺講義:24個全球青年藝術家的圖像敘事》 作者:陳吉寶、陳狐狸 出版社:大家出版 圖/大家出版提供 圖/鄭曉嶸作品 圖/李更多作品 圖/李更多作品 文/陳吉寶.陳狐狸 圖/大家出版提供 我們都曾經長久凝視一張莫名的圖片,它橫亙在我們和現實之間,截斷時間和空間,卻展示著另一個世界。當我們凝視它,我們彷彿看見了鄉愁或夢境,是想望也是夢魘,是歷史更是潛意識。這本《視覺講義》,是一篇篇視覺沉溺的圖像之書,獻給曖昧不明、渾沌難辨的視覺之旅,一個必須藉由觀看才能啟動的想像和敘事。 圖之於像,猶如翻譯之於引用,一個是對外在世界的轉譯,經過不斷的內化與反芻,最後手執畫筆,故事一點一滴地流淌成形,從無到有,時空象限無盡堆疊,一座幻之河;而攝影,永恆的關於真實與否的辯論,其實都直指攝影作為記錄真實的唯一手段。攝影影像是故事的局部、時間的停頓,是時空切片的任意挪移。 圖與像,是觀看亦是想像,是夢想之地亦是現實的荊棘,一片時間空間倒錯翻轉而成的平面,所暗示的其實是一個開放的故事,想像的邀請。也許對於圖像的想像並不止存在於畫面裡,更是在圖像和觀看者之間,只有通過觀看者的凝視,圖與像才能完整賦形,也只有在凝視之後,未說完的故事才能再次細細地被填充。 《視覺講義》是一本關於視線與想像的練習,二十四位藝術家用繪畫和攝影陳述自己的世界,通過訪問,我們更能清楚地看見每位藝術家的創作路程,有些人極度直覺,認為創作是發洩內心世界自然而然的過程;有些人卻細細雕琢,執著地打造一塊夢中的地域、一顆自給自足的星球。 當訪問與作品對照,我們彷彿看到一條崎嶇的蹊徑,通往藝術家的內心,也通往觀看者自身的記憶與經驗,而這本書就是一次次匍匐的行跡、練習的紀錄,摸索著圖像與文字的關係並嘗試理解的過程。 青年藝術家1 鄭曉嶸 Hsiao-Ron Cheng 出生於台北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自述是個認真用力思考某些特定事物, 除此之外容易顯得沒有常識的人 世界上最讓他擔憂的問題是「人」 純粹美好太過虛假 畫畫大概是我唯一會的事情,所以也只好不停地畫……台灣的美術教育在考試體制下被訓練成只會畫靜物的列印機,進入美術系後逐漸體會畫畫不只是這樣,但我已認定我不會畫畫也不想再畫了。無意間看見南非藝術家Jane Alexander 的雕塑作品,深受震撼而再度有想畫的欲望。 一開始還是畫不出什麼東西來,想讓畫面天馬行空,但像是一道大牆擋在前面哪兒都去不了;後來漸漸體會到,想要讓創意異於常人,就必須讓自己遠離常人或是人。畢業後很孤僻地在家創作接案,對於自己與作品感到氣餒,就順勢把這股黑暗情緒帶進作品裡,架構自己想像的世界。當我不再那麼融入「社群」後,自己的聲音漸漸大於被常理灌輸的聲音;在內心的聲音愈來愈響亮後,算是突破那道牆,更能隨心所欲地創作。 現在每天都算過得開心,雖然有時會突然對環境過於氣憤與不滿,但畫裡那種憂鬱又複雜的眼神好像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我喜歡美好,但沒有深度的純粹美好讓我覺得太過虛假無聊,所以美好與殘酷的結合是我喜歡的題材,更真實地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 肖像系列的創作,綜合我自己以及我所喜歡/不喜歡的一切關於女人的特質,我同時是涉入故事的參與者又同時是跳脫第一人稱的說書人;大概是因為作畫時間都滿長的,我會反反覆覆地把每個當下的想法都加進去,完成的作品不會像攝影那樣捕捉一個快門下的情緒,而是長達好幾天的累積。所呈現的是比較類似一種過程,好比一塊被同個人在不同時間下重複踩踏的地板,那反覆的腳印呈現的一種過程。 而創作風格這種東西就像是累積、沉澱、過濾後的物體,我現在或一輩子都會處於挑揀的狀態。舉比較鮮明的例子,我喜歡淡雅溫柔的顏色,所以我挑掉鮮豔或深沉的配色;我喜歡乾淨的畫面,所以我逐漸摒棄過於繁雜的構圖……以此類推,當喜好能愈來愈分明,理由愈來愈個人並且深入各個細節,風格就會愈來愈強烈。 圖/鄭曉嶸作品 青年藝術家2 李更多 Lees More 出生於台東 歷史系學生,傲嬌教主,東部最強女工頭 如果妳覺得我活得夢幻, 那是因為妳不知道我竟是那麼通俗平凡 世界上最讓他擔憂的問題是孩童與婦女暴力 痛徹心扉留下作品 照片裡的女孩看起來總是哀傷,在沉穩的色澤和居家的日常中,直視鏡頭的目光隱含了一種暗潮洶湧的暴力。那些照片都是在發生一些事情,感到痛徹心扉之後所留下的照片。 離開台北返回台東的日子非常難熬,自以為是的年輕少女無法原諒這個環境,無法忍受沒有親近的人的寂寞,無法和家人相處,窘迫的故鄉讓人無所適從。悲憤不已的狀況之下,總是幻想著他方的生活,總是認為有更好的方式,對他人殘忍,對自己殘忍,想著出逃。 雖然說我並未想著要以攝影做為那種傳說中「為自己發聲」的抒發方式,但是依然有意營造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尋常,有種莫名的騷動,巨大的悲憤,洶湧的暴力,我稱之為「狂氣」。所以我從不打算對鏡頭笑,因為笑容有種太真實的感覺,也不走隨拍或捕捉瞬間的風格。所有拍攝的照片都是setting好的,像一個電影的鏡頭,或者是編排的場景。盡量的去生活化。 非常多的手部和臉部的自拍照,幾乎省略了和場景的互動而像大頭照般的直視著鏡頭,這就是我想像中我想要我的照片看起來的樣子。創作出發是以視覺為主,我喜歡皮膚的色澤,我有很多顏色的洋裝,我想看看那些美麗的衣物和潤澤的皮膚相互輝映的樣子,我想知道那是甚麼樣子,便試著拍攝了一些照片。後來發覺這樣的表現方式不錯,就接著以「系列」的方式繼續下去。 我拍照像打游擊戰一樣,啪啪啪啪的就結束了。其實日常生活中花在拍照的時間都非常短。再者,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拍攝自己的肖像而拍照。我想要拍攝人像,但如先前所言,在家鄉過著孤獨日子的我沒有可以拍攝的對象,只好把鏡頭轉向自己。所以本來就不是以自拍為出發點的作品,自然發展成迥異於女性藝術家的自拍照。 我並不追求表面以下的意義,但期待你們觀看後千萬次的撞擊。 而會有甚麼感受,撼動什麼不撼動什麼,那都是你們自己的事,跟我在拍攝的當下毫無關係。 圖/李更多作品 前一篇文章 書市隨筆 書鎮走尋之見聞 ──《書城旅人》 下一篇文章 走進獨立書店 註書店 關注議題 支持獨立創作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 《正念自律》 助你找回平靜 活出人生意義【圖文書】 《被雲踩到了!?》 自在徜徉想像力的笑聲中【精選書摘】《人生得遇蘇東坡》 放過自己 才是人生最大智慧【深頁凝視】《小廖與阿美的沖印歲月,還有攝影家三叔公》 沖印年代的光與影【書市隨筆】《江河旋律》 王鼎鈞 百歲華語散文大師【瀾光筆記】《虎靈寓言》 傷痕氏族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