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之旅 另一種想像與敘事 陳吉寶.陳狐狸 |2015.05.31 語音朗讀 21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繪圖/Julie van Wezemael 《視覺講義:24個全球青年藝術家的圖像敘事》 作者:陳吉寶、陳狐狸 出版社:大家出版 圖/大家出版提供 圖/鄭曉嶸作品 圖/李更多作品 圖/李更多作品 文/陳吉寶.陳狐狸 圖/大家出版提供 我們都曾經長久凝視一張莫名的圖片,它橫亙在我們和現實之間,截斷時間和空間,卻展示著另一個世界。當我們凝視它,我們彷彿看見了鄉愁或夢境,是想望也是夢魘,是歷史更是潛意識。這本《視覺講義》,是一篇篇視覺沉溺的圖像之書,獻給曖昧不明、渾沌難辨的視覺之旅,一個必須藉由觀看才能啟動的想像和敘事。 圖之於像,猶如翻譯之於引用,一個是對外在世界的轉譯,經過不斷的內化與反芻,最後手執畫筆,故事一點一滴地流淌成形,從無到有,時空象限無盡堆疊,一座幻之河;而攝影,永恆的關於真實與否的辯論,其實都直指攝影作為記錄真實的唯一手段。攝影影像是故事的局部、時間的停頓,是時空切片的任意挪移。 圖與像,是觀看亦是想像,是夢想之地亦是現實的荊棘,一片時間空間倒錯翻轉而成的平面,所暗示的其實是一個開放的故事,想像的邀請。也許對於圖像的想像並不止存在於畫面裡,更是在圖像和觀看者之間,只有通過觀看者的凝視,圖與像才能完整賦形,也只有在凝視之後,未說完的故事才能再次細細地被填充。 《視覺講義》是一本關於視線與想像的練習,二十四位藝術家用繪畫和攝影陳述自己的世界,通過訪問,我們更能清楚地看見每位藝術家的創作路程,有些人極度直覺,認為創作是發洩內心世界自然而然的過程;有些人卻細細雕琢,執著地打造一塊夢中的地域、一顆自給自足的星球。 當訪問與作品對照,我們彷彿看到一條崎嶇的蹊徑,通往藝術家的內心,也通往觀看者自身的記憶與經驗,而這本書就是一次次匍匐的行跡、練習的紀錄,摸索著圖像與文字的關係並嘗試理解的過程。 青年藝術家1 鄭曉嶸 Hsiao-Ron Cheng 出生於台北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自述是個認真用力思考某些特定事物, 除此之外容易顯得沒有常識的人 世界上最讓他擔憂的問題是「人」 純粹美好太過虛假 畫畫大概是我唯一會的事情,所以也只好不停地畫……台灣的美術教育在考試體制下被訓練成只會畫靜物的列印機,進入美術系後逐漸體會畫畫不只是這樣,但我已認定我不會畫畫也不想再畫了。無意間看見南非藝術家Jane Alexander 的雕塑作品,深受震撼而再度有想畫的欲望。 一開始還是畫不出什麼東西來,想讓畫面天馬行空,但像是一道大牆擋在前面哪兒都去不了;後來漸漸體會到,想要讓創意異於常人,就必須讓自己遠離常人或是人。畢業後很孤僻地在家創作接案,對於自己與作品感到氣餒,就順勢把這股黑暗情緒帶進作品裡,架構自己想像的世界。當我不再那麼融入「社群」後,自己的聲音漸漸大於被常理灌輸的聲音;在內心的聲音愈來愈響亮後,算是突破那道牆,更能隨心所欲地創作。 現在每天都算過得開心,雖然有時會突然對環境過於氣憤與不滿,但畫裡那種憂鬱又複雜的眼神好像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了。我喜歡美好,但沒有深度的純粹美好讓我覺得太過虛假無聊,所以美好與殘酷的結合是我喜歡的題材,更真實地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 肖像系列的創作,綜合我自己以及我所喜歡/不喜歡的一切關於女人的特質,我同時是涉入故事的參與者又同時是跳脫第一人稱的說書人;大概是因為作畫時間都滿長的,我會反反覆覆地把每個當下的想法都加進去,完成的作品不會像攝影那樣捕捉一個快門下的情緒,而是長達好幾天的累積。所呈現的是比較類似一種過程,好比一塊被同個人在不同時間下重複踩踏的地板,那反覆的腳印呈現的一種過程。 而創作風格這種東西就像是累積、沉澱、過濾後的物體,我現在或一輩子都會處於挑揀的狀態。舉比較鮮明的例子,我喜歡淡雅溫柔的顏色,所以我挑掉鮮豔或深沉的配色;我喜歡乾淨的畫面,所以我逐漸摒棄過於繁雜的構圖……以此類推,當喜好能愈來愈分明,理由愈來愈個人並且深入各個細節,風格就會愈來愈強烈。 圖/鄭曉嶸作品 青年藝術家2 李更多 Lees More 出生於台東 歷史系學生,傲嬌教主,東部最強女工頭 如果妳覺得我活得夢幻, 那是因為妳不知道我竟是那麼通俗平凡 世界上最讓他擔憂的問題是孩童與婦女暴力 痛徹心扉留下作品 照片裡的女孩看起來總是哀傷,在沉穩的色澤和居家的日常中,直視鏡頭的目光隱含了一種暗潮洶湧的暴力。那些照片都是在發生一些事情,感到痛徹心扉之後所留下的照片。 離開台北返回台東的日子非常難熬,自以為是的年輕少女無法原諒這個環境,無法忍受沒有親近的人的寂寞,無法和家人相處,窘迫的故鄉讓人無所適從。悲憤不已的狀況之下,總是幻想著他方的生活,總是認為有更好的方式,對他人殘忍,對自己殘忍,想著出逃。 雖然說我並未想著要以攝影做為那種傳說中「為自己發聲」的抒發方式,但是依然有意營造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尋常,有種莫名的騷動,巨大的悲憤,洶湧的暴力,我稱之為「狂氣」。所以我從不打算對鏡頭笑,因為笑容有種太真實的感覺,也不走隨拍或捕捉瞬間的風格。所有拍攝的照片都是setting好的,像一個電影的鏡頭,或者是編排的場景。盡量的去生活化。 非常多的手部和臉部的自拍照,幾乎省略了和場景的互動而像大頭照般的直視著鏡頭,這就是我想像中我想要我的照片看起來的樣子。創作出發是以視覺為主,我喜歡皮膚的色澤,我有很多顏色的洋裝,我想看看那些美麗的衣物和潤澤的皮膚相互輝映的樣子,我想知道那是甚麼樣子,便試著拍攝了一些照片。後來發覺這樣的表現方式不錯,就接著以「系列」的方式繼續下去。 我拍照像打游擊戰一樣,啪啪啪啪的就結束了。其實日常生活中花在拍照的時間都非常短。再者,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拍攝自己的肖像而拍照。我想要拍攝人像,但如先前所言,在家鄉過著孤獨日子的我沒有可以拍攝的對象,只好把鏡頭轉向自己。所以本來就不是以自拍為出發點的作品,自然發展成迥異於女性藝術家的自拍照。 我並不追求表面以下的意義,但期待你們觀看後千萬次的撞擊。 而會有甚麼感受,撼動什麼不撼動什麼,那都是你們自己的事,跟我在拍攝的當下毫無關係。 圖/李更多作品 前一篇文章 書市隨筆 書鎮走尋之見聞 ──《書城旅人》 下一篇文章 走進獨立書店 註書店 關注議題 支持獨立創作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