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平台》 最多作品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家

蔣寒 |2007.02.25
915觀看次
字級

若有一個獎項是頒給有最多電影改編自其作品的作家,毛姆就算不是排名第一,也很接近。最新一本毛姆傳記的作者傑佛瑞.邁爾斯計算,有四十八部電影改編自毛姆的作品,這還不包括為電視拍的電影和外國片,若全部算進去,總計幾百部。毛姆本人也怨嘆,改編自他作品的電影,比他的書還有名。

一九六五年以九十一歲高壽去世的毛姆,寫作生涯很長又多產。對於想要累積像他一樣紀錄的作家,這是好的開始;他有這麼多作品不只一次被拍成電影,也無損於他。《人性枷鎖》三度被拍成電影,十分出名,可能是毛姆最有名短篇小說的《雨》也是。

最新一部改編自毛姆作品的電影,是新版的《面紗》(中文片名為《猜心》),由艾德華諾頓、娜歐蜜華茲和李佛薛伯主演,也是第三次拍成電影。《面紗》過去搬上大銀幕的紀錄很糟,第二次拍成的電影改名《第七罪惡》,一九五七年上映,結果如石沈大海。一九三四年的最早一部由葛麗泰嘉寶主演,也只有嘉寶有看頭,但這部電影隨便更改原著,有些地方改得很奇怪。

雷頓.斯特拉奇曾說,一九二五年出版的《面紗》,是二流小說中頂尖的,毛姆大部分作品也可以如是說。他這一類型的小說家幾乎已絕跡:一個嚴肅、博學的娛樂作家。

《面紗》是華特和吉蒂.費恩夫婦的故事:一個是古板的細菌學家,一個是一心出人頭地的輕浮女人,在走投無路之際嫁給他。這對夫婦移居華特任職的香港,無聊和性生活不滿的吉蒂很快就與滿嘴甜言蜜語的英國領事館人員(薛伯飾演)發生婚外情。華特發現後,強迫她接受一個有點像是共同自殺的協議:她必須陪他去一個正在流行霍亂的中國偏遠村莊,在那裡,她卻發現了更大的人生目標,而這絕不是她丈夫的本意。

毛姆筆下的角色如此生動,如此引人,有時似乎只有一個面向,這一點不曾困擾大多數拍電影的人。華特.費恩就是這種角色,他如此死板和不原諒人,近乎沒有人性。

這本書在其他方面也有毛病,例如沒有發展這種傳染病的象徵潛力,書中對此幾乎沒有著墨,更要緊的是,也幾乎沒有描述中國本身。故事大部分發生在華特和凱蒂的腦子裡。

新拍的《面紗》把這些限制全都轉變成機會,因此是極少數拍得比原著還好的好萊塢電影。

諾頓受訪時說:「我寧可這樣想,我們不是更改原著,而是解放它。我們只是以稍微宏觀一點的角度想像,把小說裡一些內在的東西外顯出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