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嘉雯
《紅樓夢》開篇所寫下的第一個薄命的女子,是個被人口販子拐走的苦命小女孩──英蓮,她為日後大觀園裡眾多女性的悲慘命運,敲響了警醒世人的第一聲喪音。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民間的團圓佳節元宵夜裡,甄士隱命僕人霍啟抱了甄家的掌上明珠英蓮去看社火花燈。
賞燈中,霍啟想要小解,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待他小解完,再轉身回來,英蓮已經完全消失了蹤影!當場急得霍啟直尋了大半夜,到天明還尋不著英蓮。那霍啟不敢回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
可憐甄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派了許多人去尋找,回來皆說連一點消息也沒有。
這夫妻二人過了大半輩子只生了一個女兒,如今一旦失落無聞,那椎心之痛和日夜思念之情,直令人鼻酸。他們晝夜哭泣,幾乎要去尋死!不到一個月,甄士隱就生病了;接著,夫人封氏也因思女成疾,日日請醫療治……
英蓮後來被拐子一連賣給馮淵和薛蟠兩家,企圖謀取暴利,而英蓮因被打罵得怕了,連一句話也不敢多說,只告訴別人:拐子是她爹,她賣身是為了替爹還債。事後薛蟠惡意打死馮淵,硬搶英蓮,可是到手不出半個月,又將英蓮視如敝屣……
英蓮的苦命是藉由王熙鳳口裡說出來的,而王熙鳳的一生也同樣是從雲端跌落谷底的過程,或許曹雪芹深感女子從出生伊始,便在種種危機四伏的險境中,隨時都有可能遭遇到不測,巧姐兒小時候出痘疹,長大後差點被奸兄狠舅拐賣;元春死在宮裡、迎春遭到家暴、探春遠嫁海疆、惜春長伴青燈、黛玉病死、妙玉被劫……
《紅樓夢》裡的女性命運曾經感染了後世許多作家,林語堂據此寫下《京華煙雲》,他的大女兒林如斯曾指出:「一九三八年春天,父親突然想起翻譯《紅樓夢》,後來再三思慮而感此非其時也,且《紅樓夢》與現代中國相差太遠,所以,決定寫一部小說。」
林語堂作《京華煙雲》可說深得《紅樓夢》的精髓,小說第一章點出清末最大的動盪即庚子拳亂,至第二章立即將女主角姚木蘭推向被拐賣的命運,那時,姚大爺與姚太太的痛苦,亦不亞於《紅樓夢》裡的甄氏夫婦;至於木蘭日後的性格形象,與《紅樓夢》裡的探春若合符節,則又顯示林語堂面對《紅樓夢》的角色偏愛與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