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成了近來最熱詞。無論是接待來訪賓客或是中國大陸領導人出訪,都會觸及一帶一路、亞投行。隨著大陸經濟力量漸顯,挾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北京話語權也為之增強。
近日印度、美國政要相繼訪問大陸,都正面回應了由北京主導的一帶一路、亞投行。
上周末美國國務卿柯瑞訪問北京期間,特別澄清從未反對亞投行,聲稱世界需要基礎設施、中國願意站出來做此主導非常好,但希望亞投行透明、可信、遵守世界金融準則云云。
美方態度趨軟,自是大勢使然,畢竟歐盟多國在參與亞投行一事與美國分道揚鑣,決定走自己的路,讓美方在抵制之路愈顯孤獨。
印度總理莫迪日前訪問大陸,北京表達了雙方可以就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莫迪總理提出的「向東行動」政策加強溝通,找準利益契合點,實現對接,探討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不容否認,當前中印互信不足確係事實,尤其邊界問題更難以解決,加上美日積極拉攏印度,意圖構建對中國大陸包圍圈。
唯中印對於邊界困局已漸適應,因而莫迪來訪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即體現出中印雖存在分歧,但不妨礙雙方經貿合作;莫迪此行簽下了二百二十億美元合作協議,實質收穫頗豐。
今年以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兩次的出訪路線即依一帶一路走向。四月首訪選擇海路的巴基斯坦和印尼,宣布絲路基金第一個項目投入中巴合作的能源項目。在印尼則表達積極參與當地鐵公路、港口碼頭、水壩機場等基礎設施,並提供融資支持;藉以示範一帶一路、絲路基金是有實質利益的。
五月,習近平選擇陸路出訪歐亞三國,與俄國、白俄、哈薩克累計簽署近九十項合作協定,涵蓋經貿、能源、航太、金融、基礎設施等,凸顯中國的一帶一路要與沿線國家的利益牢牢綁在一起。
近來南海風雲升級,美方結合日菲在南海作出強力宣示,菲國將領大陣仗登上南沙中業島,接著日菲在南海爭議海域舉行首次聯合軍演,美方更是動作頻頻,國防部傳出欲派機艦進入中國新造島礁十二海里內,國務卿柯瑞還親訪北京意圖施壓;一時間,中國大陸周遭鄰國已有聯合起來平衡中國力量的態勢。
面對南海新形勢,北京嫻熟運用經濟、外交工具,充分掌握話語權,堅稱擁有領土主權,以至柯瑞北京之行碰了軟釘子。菲國雖名列亞投行創始成員,然以其高調反中,恐難分享中方一帶一路的經濟利多。
韓劍華(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