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輸台食品新制上路;圖為民眾選購日本進口的食品。
圖/林澔一
【本報綜合報導】日本進口食品產地、輻安新措施今天上路;所有日本食品進入海關都得檢附「日本官方產地證明」,若是被規範的日本輻射高風險的八個地區所生產的七類產品,須額外附上輻射檢驗合格報告,否則一律不得輸台。台灣也維持對日本核災五縣市禁止輸入食品的規範。
衛福部食藥署長姜郁美昨天表示,日本出具的官方產地證明,不得再比照過去只寫上「日本」兩字,得註明到「都、道、府、縣」。至於部分地區輻射檢測證明,需要由日本官方或國際認可機構出具,須載明輻射檢驗方法及人工核種檢出值。
姜郁美強調,目前食藥署認可的所有產地證明及輻射報告,都是台灣的進口商提供的,日本至今沒有與台灣討論日本雙證明的細節,今起施行的制度,她相信所有業者應該都拿得出證明。
姜郁美表示,新措施規範的日本產品以「離港日」作為起算標準,若是十四日從日本出發的海運,十六日才抵達台灣,適用於舊規定。另外,產品最終製成在他國,卻由日本出口的貨品,則不需要檢附任何證明。
日本《產經新聞》昨報導,台日對口機關十三日在台北舉行的協商破局,今起日本食品停止輸台。衛福部官員昨表示,日本食品可外銷台灣,只是須有符合規定的文件,這和日方停止食品輸入台灣是兩個層次的事。
食藥署統計,今年迄今已查驗八千多批日本食品,抽批檢驗比例從百分之五至百分之百不等,因此實際進口批數超過八千多批。一個多月前爆發日本食品產地標示造假,但是輻射檢測均合格。
食藥署統計,一○二年日本食品輸入台灣的查驗件數達到十二萬九千餘批,占總進口食品報驗四分之一,是報驗最多的來源國;新措施今天上路,待觀察日本食品是否會卡在海關。
衛福部長蔣丙煌昨強調,新措施如期實施;即使日本揚言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站得住腳。
外界關切新措施是否影響台日經貿關係,經濟部長鄧振中昨表示,「希望這個問題不要染到全面關係上去」。國內大型賣場和主要超商表示,會配合政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