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國小教師陳儀娉(後排右一)帶領學生一起為尼泊爾震災募集物資。圖/陳儀娉提供
東海大學附中小學部教師黃漢欽帶領學生寫下為尼泊爾加油的話。圖/黃漢欽提供
【本報台北訊】濱江國小教師陳儀娉多年來透過「生活課」讓學生體驗尼泊爾生活,日前尼泊爾發生規模七點八強震,她帶領學生化身「行動者」,在園遊會募集物資和義賣,透過慈善機購捐出;東海大學附中小學部教師黃漢欽,則透過與家長合作,讓學生藉由做家事及成績進步賺取五元、十元零用錢,小朋友透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尼泊爾震災。
陳儀娉曾連續兩年前往尼泊爾擔任義工教中文,藉由教學經驗搭起尼泊爾與台灣學生的友誼橋梁。三年前開始透過「生活課」讓學生體驗、想像那個物質貧乏的國家,她說:「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很幸福,可以為尼泊爾小朋友做什麼呢?」
生活課 學會珍惜幸福
尼泊爾學校沒有營養午餐,學生多半吃馬鈴薯果腹,教室沒有電燈,陳儀娉為讓學生珍惜食物,讓他們和尼泊爾學生一樣用手抓飯吃,體驗沒有餐具的生活。陳儀娉說,一開始小朋友認為用手抓好噁心,後來樂在其中,「還說這樣其實也滿好吃」後來營養午餐被吃光光,他們開始懂得珍惜。」
陳儀娉趁放假日帶學生登山,嘗試光腳走山路。她說,尼泊爾是高山型國家,幾乎沒有柏油路,每天塵土飛揚,很多學生沒鞋子穿,光腳走山路上學,「台灣學生習慣上學由爸媽載,光腳爬山讓他們想想自己多幸福!」
上周濱江國小園遊會,陳儀娉擔任一年級導師,她與五年級導師王慧禎合作,讓低、高年級學生一起為尼泊爾震災募集物資,並提撥園遊會收入做善款,也在攤位上提供尼泊爾相關資料,舉辦「尼泊爾文物展」。她說,低年級學生很期待幫忙叫賣,過去也曾有學生上完尼泊爾體驗相關課程,決定加入童軍團,「小朋友現在很願意去幫助別人。」
東海大學附中小學部教師黃漢欽,曾前往印度及尼泊爾擔任義工,尼泊爾最近發生大地震,他盼學生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災區。他與家長合作,讓學生藉由考試成績、做家事或成績進步賺取五元、十元小額零用錢,捐給需要的單位。
黃漢欽說,台灣學生對豐富物資感到理所當然,希望帶他們做點不一樣的事,扭轉觀念。
(取自聯合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