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強勢品牌 須結合文化與行銷

沙堅恆 |2005.10.05
452觀看次
字級

麥當勞、可口可樂在行銷的世紀,對消費者來說含義已不只是一種速食、飲料,它們蘊藏並象徵著「勇於開拓不斷創新」的美國文化,這種文化是通過產品、品牌等企業要素而表現出來,從另一層面來說,是美國文化培育、豐富、造就了麥當勞、可口可樂這些屬於全世界的大品牌;品牌與文化的相互滲透、包含往往是通過行銷手段來實現,並以此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的企業文化,在後工業社會光會製造是不夠的,懂得結合文化和行銷兩大要素,才能夠在國際商海中脫穎而出。

舉個例子,星巴克所提供的既是咖啡又是感情,美國年輕上班族在上班前都願意去星巴克喝一杯熱咖啡、奶昔,跟熟人打打招呼;一位打籃球的年輕人,不僅是要穿麥可喬丹的球鞋,也是在追求自己就是喬丹、能像「籃球大帝」一樣發揮球藝的感覺。一個產品包含、代表著企業的品牌、文化及思想,由此消費者可以鑑賞產品、體味品牌,可以權衡公司的價值觀,這就是從生理、心理、感情、思想等方面,給消費者一種綜合體念,工藝、技術、設備、原料都可以引進,但文化買不來,也無法模仿。

所以海峽兩岸經商者必須接受一個冷酷的現實,那就是他們的產品在沒有包含文化下,先進國家消費者對他們的產品概無所知,他們的品牌必須在先進國家提高認知和興趣,台商並應在此基礎上改變那種「以台灣為中心」的心態,以一種行銷的心態取代,否則很多的國際商業投資機會將隨著品牌認知、興趣和感情不足而不斷流失。

台灣的六福村、劍湖山雖然是一流的遊樂場所,但就是比不上迪士尼樂園,深層的原因是迪士尼提供的是一種全球化夢想,人們在此消費時就是消費這種複雜的夢想,本土化雖是一種重要的手段,但只是一種吸引人進入和產生文化貼近感的手段,最終還是要提供全球化的場景。迪士尼雖是「西體」、是美國商業文化的象徵之一,但它在喜好眾人狂歡的東方,特別是已經患上美國癡迷症的大中國地區,興旺應可被期待,因此在這個西體上當然可以插滿「中用」的羽毛。

既然文化行銷如此重要,廠商要如何建立行銷戰略呢?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認知,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市場認知,任何產品或旅遊勝地才可能建立自己的品牌,人們知道雅典是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的發祥地,但卻很少知道台中后里是世界最大薩克斯風產地,促進市場認知的工具是廣告和公關活動,然而在海外媒介上,來自台灣的廣告和公關活動寥寥無幾。

第二步是興趣。僅僅是認知還不算有深度,一個人的腦袋裡同時可以裝幾百萬個東西,但對一個僅是曾認知的東西,有時不提醒根本想不起來,可是一旦想起來,就需要在他的意識裡占據一個地方,這就是興趣;兩岸企業需要開展西方式的公關戰役,不但要讓世界能想到自己,而且還要通過源源不斷地提供有關品牌的故事,使外人對產品建立一貫性的、真心感受到的興趣。

不過單靠興趣還是不能建立一個強勢品牌,必須還有下一步,那就是強大的感情影響。這是品牌管理中最富有創造性的部分,對於愛好運動者來說,NIKE的「Just Do It」、NOKIA的「科技本於人性」十分有吸引力,使用這些具有強烈個人感召力的口號,輔以友善的面孔,就能營造感情影響;具有某種獨特賣點的產品必須連結一系列其他情感,使吸引力保持足夠的密集度,讓消費者花更多的錢。

在現代商場裡傳播文化就是開拓市場。許多業內人士都想衡量自己企業發展的後勁,筆者在此套用愛因斯坦的質量不變定律「E=MC2」,E是指Enterprise(企業)、M為Market(營銷)、C是Culture(文化)。

目前是個「產品有價、文化無價」的時代,當一個企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企業就擁有了個性,而企業個性是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世界最有價值的品牌排序中,往往讓人感受到那些品牌所代表的優秀企業文化,甚至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與個性,如可口可樂的歡樂、萬寶路的剛毅、新力的科技、柯達的生活、諾基亞的尊貴,所以行銷與文化已密不可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