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雨墨青花 聽茶香

文與圖/吳德亮 |2015.05.12
4182觀看次
字級
茶來茶去 雨墨青花 聽茶香 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南下的台鐵區間列車緩緩駛出鶯歌站,透過右側車窗望出去,逐漸加快移動的風景,在低矮錯落堆疊的二、三層樓房之間,白色斑剝的牆上總會出現蒼勁的行草,墨色飛舞的紅紙隨著季節由鮮明轉為黯淡,如此年復一年,儘管只是驚鴻一瞥,卻也絕對看得出,那是一幅完整的春聯。只是出現在房屋後門,不免令人感到突兀。

從西湖街正門進入一探究竟,原來是書畫篆刻名家「雨墨」的工作室,搬來十多年了。為了就近燒窯並節省房租,每天從桃園龜山開車過來,跟另一位陶藝家分租二樓。從最初被不斷隆隆駛過的火車吵得無法專注,到逐漸適應並融入為創作時陪伴的背景音樂,心境的調適委實不太容易。不過他也自嘲說在工作室往往一待就是整天,孤獨的創作過程中,火車的聲音反而成了敦促自己的動力,因為吵得讓自己「根本無法打盹偷懶」。從此每年春天都會在後門上寫貼春聯,他說「匆匆往來的旅客不一定看得出我寫什麼」,只是提醒大家「又過了一年」罷了。

本名柯志正,「雨墨」為筆名,科班出身、擁有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學位,卻不同於一般在棉紙上揮灑的書畫家,而喜歡將書法、水墨等,以青花釉彩為墨、陶土瓷胚為紙,淋漓盡致地優游各種器皿,將藝術注入生活,更在茶壺上表達詩情畫意的禪境,刻鐫或飛舞或沉著,拙趣或隱或顯,將文人趣味與情懷浸透其中。

其實我很早就在台北「竹里館」看過雨墨的手繪茶器,主人黃浩然收藏了許多他彩繪的青花茶器,也常自行設計壺型,交由資深陶藝家蔡忠南拉胚製壺,再委由雨墨注入書畫篆刻,所成就的茶壺十分討喜,深得收藏家的喜愛。

但雨墨自己卻從不製壺,正如清朝中葉為宜興壺振衰起敝的文人壺大師陳曼生,本身雖不製壺,卻設計壺型、撰寫壺銘,注入詩、書、印於一體,他所設計的「曼生十八式」,至今仍無人能超越,開創壺藝前所未有的風采與藝術成就。

所謂「文人壺」,就是宜興紫砂陶藝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由於文人的參與,將繪畫、書法、鐫銘、雕塑等各種媒材注入紫砂壺,使得茶壺的製作,從單純的工藝躍升到藝術創作的層次。代表人物還包括後繼而起的瞿子冶與梅調鼎,三位先賢將翰墨與沉醉自然的文人趣味融入壺藝,將文人壺推向前所未有的最高峰,更達到後人無法超越的高度。

從這樣的觀點來看雨墨的作品,除了至今仍堅持與鶯歌資深師傅或陶藝家合作,少有自行設計的壺型外,躍然壺上的詩書茶畫均可以稱得上文人壺的境界了。氣韻生動地將詩詞意境、或飄逸或蒼勁的書法,以及金石的質樸等,巧妙融入傳統紫砂或現代創作壺上,重寫意而不否棄形似,在創作過程中凸顯虛實的變化,使得作品自然散發文人旨趣與內蘊精神,讓人在品茗時悠悠而忘情。

因此雨墨始終以「曼生遺風」的文人壺風格自勵,不以抄襲古人詩句為滿足,熟讀唐詩而經常有神來之筆,除了追求結構的工整均稱,押韻、平仄等也不失精準,儘管常被我笑說現代人要寫現代詩,不應繼續活在唐代,他也從不以為忤。在構圖的位置上,精準地以壺身的造形為考量,視壺形的渾樸莊重或玲瓏秀雅,施以篆、隸、或行草詩句,配合刻畫主題言志或寄情,因此每把壺都是唯一的藝術創作。

雨墨說他退伍後,為了先溫飽肚子,先應徵進入龜山某陶瓷廠,負責設計仿古壺形,再交由師傅拉胚製作,但終究非自己的興趣與擅長,因此很快又跳槽到鶯歌某陶瓷廠,以青花或釉色彩繪各種陶瓷作品包括花器、茶器等,從此海闊天空,得以自由發揮所長,將所學水墨書畫盡情揮灑其上,也給了自己足夠的歷練,直至跳出來成立工作室為止。

還記得風靡兩岸四地的一首〈青花瓷〉嗎?周杰倫悠揚的的歌聲中,方文山精采的歌詞「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妳初妝」令人沉醉在悠遠的古代;不斷重複的「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也讓許多情侶為之瘋狂。而雨墨也喜歡以青花釉料作為主要媒材,儘管青花有如水墨般的純粹、透明、清韻、雅致,但比起平面或宣紙的輕易掌控,在形體不一的瓷胚上要難太多了。尤其素燒後的胚體吸水性強,釉料無法隨性畫出滑順的線條,往往要加上甘油或蜂蜜以增加滑潤度。而水分的掌控更須步步為營,才能作出宣紙上的潑墨或渲染效果,因此非有扎實的傳統筆墨工夫及藝術涵養,加上多年累積的經驗不可。

但我最喜歡的是雨墨的鐫刻與篆刻,所謂「大巧若拙」,無論在茶器或獨立創作,無論單純刻字或刻畫,都顯得非常樸拙且功力深厚,充分表現書畫的「墨韻」精神:以刀代筆在壺胚或陶板上刻出具有宣紙「墨分五色」的水墨氣韻,與「飛白」的書法意趣,甚至木刻版畫的筆觸深淺等,保留刀痕錯落的金石趣味。他說自己在技法上使用斜口刀、平口刀、圓尖刀,刻出單刀、雙刀、游刀、亂刀等刀法,交錯運用而產生出三角地、圓地、平地、沙地等濃淡深淺、明暗遠近的水墨趣味及質感,最讓我感到讚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