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金鳳
老家在澎湖,那裡的人大都要為生計而奔波,我的父母親也不例外,每天都為了多些收入而忙碌不堪。在那樣的情況下,家中的孩子是怎麼長大的,相信他們可能都不知道。
那時身為長女的我,不僅要煮飯、燒菜、洗衣服……所有家務事幾乎都是我一手包辦,還要上學讀書。
小時候,父母就像天一樣,很有威嚴。吃飯的時候,爸爸只要把碗一伸,我們當兒女的就知道,要趕快接過來添飯。當時我心裡的想法是:「做父母真好,家裡的事都不用做,還可以茶來張口,飯來伸手,我要快快長大,等我變成父母,就可以享受這等待遇。」
但是等我長大,結婚生子,真正當了母親之後,才知道小時候看到的一切都是自我幻想的美好假象,原來父母可不是那麼好當的,而且我還是在當了媽媽之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個媽媽。
兩個孩子一出生就由娘家母親幫忙撫育到學齡前,才由我帶回負責教養。剛把孩子接回家時,我的壓力很大,因為從來沒有親自帶過他們,對他們的習慣個性都不是很了解,實在很難將慈母的角色扮演好,始終跟孩子存在著一道跨不過的鴻溝。尤其,當他們生病時,我更是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上了國小、國中之後,他們開始有課業上的壓力。這時老公因工作關係經常不在家,即使在家,也不會輔導孩子的功課;而工作忙碌一天之後的我也不想動腦,加上對他們的課業也不甚了解,因此,每當他們來問我:「馬麻,這題數學怎麼做」時,我心裡都覺得很煩,因為我也不會啊!
最後沒辦法,只好把他們長時間託付給安親班,就連一些美勞作業,我也拜託安親班老師幫忙完成。還好我媽媽對孩子們的基礎教育做得很好,所以,他們都很乖,也沒有任何脫軌或叛逆的行為出現。
近幾年,孩子們必須面對考大學及考高中的強大壓力,和人際相處的各種問題(大兒子應該曾被霸凌過),我都陪著他們一步一腳印地走過來。甚至陪著大兒子將從軍報國的意念化成行動,又陪著他一路走過因受不了壓力,選擇退學,另起爐灶的艱困歲月。
身為父母親的我們,縱然不願意、不希望他做這樣的決定,但最後還是選擇尊重他的想法,讓他換條不一樣的路走。
很多朋友知道兒子退學的事情,都紛紛關切,並語帶可惜地質疑我們的決定,他們總說為什麼要放棄大好的前途,但自己兒子的狀況只有身為父母的我們最了解。
「選擇對他最好的」才是我們父母應該做的決定。雖然下這個決定很困難,但大兒子的個性內向執著,挫折忍耐力不足,再怎麼捨不得軍職,我們還是得選擇放下,和他站在同一陣線上。希望在他的人生路上,因為有父母親的支持與祝福同行,而能勇於向前,了無遺憾。
現在的我,經歷過孩子成長的林林總總,才真正了解到「手抱囝兒時,才知父母時」的道理,要真正當個稱職的父母,並不是像說的或看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