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親節,台北市立動物園也仔細盤點動物親子群相,趣味又溫馨。
圖/林惠珍
文/蘇林
今天是母親節,台北市立動物園也仔細盤點動物親子群相,趣味又溫馨。
目前正是動物園許多物種的生殖季,還在育幼階段的動物就有美洲木鴨,弓角羚羊、埃及雁、維多利亞冠鴿、紅鳩、黑袖鴿、羊駝、白手長臂猿等,可說是熱鬧滾滾。
一歲半的黑猩猩「咪覺」,是族群中目前年齡最小的個體,五歲之前都算是「咪覺」的黃金學習階段。三十五歲的老經驗媽媽「咪咪」除了進出欄舍會親自帶著「咪覺」,平常則多半默默地在一旁觀察,順便「培訓」十六歲的姐姐「咪妮」。而「咪妮」幫忙照顧妹妹也很負責,要移動位置時總會一把將「咪覺」拉到背上帶著走。
二歲三個月的白犀牛「犀奇」,已從亦步亦趨的小可愛,變成體重已經超過一千公斤的大塊頭。「犀奇」喜歡和媽媽「犀春」頂角,透過親子遊戲練習保衛領域的技巧,但有時不小心也難免擦傷掛彩。白犀牛通常在二至三歲就要獨立,因此「犀奇」不久之後,也要準備離開媽媽了。
三個月大的青鸞「阿寶」和「老皮
」,成長狀況良好,會跟媽媽「Berry」到食盆吃東西,但個性略有不同,「阿寶」整天緊緊跟著媽媽,而「老皮」則愛自己探險,不過休息時間,兩隻寶寶都會回到媽媽的翅膀下休息,只是轉眼間體型已經又大了一輪。
快滿三個月大的黃魚鴞「小豬」,幾乎整天都待在較高處的平台上,媽媽「嘿美」和爸爸「愛洛」看似輕鬆站在巢邊的棲架上休息,但只要有人路過,就會立刻提高警覺。由爸媽聯手帶大的「小豬」,也學習到爸媽的謹慎之道,有時躲在植物後面一動也不動,不仔細觀察真不容易發現。
國王企鵝通常在十四至十六個月,才會真正開始獨立生活。七個半月大的國王企鵝「嘟胖」,體重逼近十四公斤,正在進行第一次換羽。從窩在爸媽腳掌上的小不點,長到體型跟成鳥一樣大,叫聲也開始轉換像成鳥喇叭般的鳴叫聲,還學會自己吃魚,但只要發出求救聲,媽媽立刻會高調回應,好像在說「孩子別怕,媽媽在這裡」。
即將滿周歲的馬來貘「貘樹」,雖然比媽媽體型略小,體重也超過一九○公斤,遊客經常可以聽到牠們母子間用聲音溝通。靠著獨特的聲音表情,即使在雨林茂密的環境中,也不擔心找不到媽媽,但或許不久後媽媽將準備進入下一個繁殖季,「貘樹」就要轉為獨立生活的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