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基隆報導】學習建築製圖也是礦工女兒的方孟秋,在瑞芳礦區街出生,由於世代從礦,對於礦區事務相當了解。礦工罹患塵肺病機率很高,也讓她感受到病患的無奈,為了能服務這些從礦區退休的「老榮民」,方孟秋因而投入礦工醫院工作。
所學非醫學工作的方孟秋,目前在基隆市礦工醫院服務,至今已有十多年時間。
畢業於省立瑞芳高工建築製圖科的她,由於生性開朗,加上樂於助人,與其相處的同事或同學,都和她有很不錯的交情;除了平時從事登山野外活動外,工作之餘還擔任宜蘭縣龜山島的解說義工。
方孟秋表示,目前煤已經不再生產,因而早年曾經罹患「矽肺病」(俗稱塵肺病)的老礦工,也逐年老去;回憶起早年深入坑底的那些礦工,他們拚命為家庭;不幸者因礦坑發生災變而葬身地底,幸運者則是罹患「塵肺症」,但是須終身飽受疾病之苦。
這些礦工可謂台灣本土的「榮民」,更堪稱是曾經創造台灣經濟起飛的功臣,但此疾病勞保撫恤有限,且礦工家庭多半經濟不佳,而塵肺症則成為傾家當產的主因。
方孟秋表示,服務病患是她業務內的事,但如果能在工作之餘為社會服務,也是人生的一大福分。她說,一般人認為只要做好分內工作就好,但其他諸如建立社會祥和的事務,就要靠有心人士協助,才有福分享用周邊的事務。
方孟秋說,塵肺病患隨時間減少,而服務社會的心更不應減少,因此,才會進一步從事生態環境解說服務工作,為社會貢獻更多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