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教授楊長賢(右)指出,蘭花「唇瓣複合體」(下)的表現占優勢時,就會發育成唇瓣;當「花萼/花瓣複合體」占優勢時,就會抑制唇瓣的形成。
圖/喻文玟
中興大學教授楊長賢(右)指出,蘭花「唇瓣複合體」(下)的表現占優勢時,就會發育成唇瓣;當「花萼/花瓣複合體」占優勢時,就會抑制唇瓣的形成。
圖/喻文玟
【本報台中訊】台灣有「蘭花王國」美譽,中興大學生技所團隊的「花被密碼」研究成果,獲刊知名國際期刊《Nature Plants》,解密蘭花之美,揚名國際。
中興大學校長李德財昨天表示,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教授楊長賢研究團隊,花了近十年時間,提出「花被密碼」研究成果,在今年四月二十七日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系列期刊《Nature Plants》,並被選為五月《Nature Plants》封面,並當選期刊的研究亮點,台灣學者研究成果表現亮麗。
李德財說,《Nature Plants》並邀請國際知名的蘭花學家撰寫專文,文中稱讚「花被密碼」的研究發現,「大大的拓展了,我們對控制蘭花的花型多樣性變化機制的了解」。
「花被密碼」研究由楊長賢指導興大生技所博士後研究員徐杏芬、許巍瀚等人,及國立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李勇毅等人共同完成。他們發現,控制唇瓣形成的原因是蘭花的「唇瓣複合體」和「花萼/花瓣複合體」這兩種蛋白質複合體,這個機制過去學界從未發現。
全世界有二萬多種蘭花,花朵構造都是由三片花萼、二片花瓣,統稱為「花被片」。蘭花重要的特色是第三片花瓣會特化成各種形式的唇瓣,唇瓣就像是「停機坪」一般吸引昆蟲授粉。
楊長賢指出,二萬多種蘭花分為五個亞科,一共分析了四種亞科的蘭花都發現這個共同的特性,當蘭花的「唇瓣複合體」表現占優勢時,就發育成唇瓣;「花萼/花瓣複合體」占優勢時,會抑制唇瓣的形成,花朵構造往花萼或花瓣發展,若兩者同時均等存在時就會產生唇瓣與花萼或花瓣的中間型產物。
楊長賢說,所有的花朵的花瓣形成都和B群基因有關,過去學界的研究都專注在B群基因本身,因此一直無法突破蘭花唇瓣形成的原因,研究團隊是進一步分析B群基因的蛋白質,才發現這個微妙的機制。
楊長賢表示,「花被密碼」研究成果,可大幅改變蘭花的花形,揭開蘭花之美的神祕面紗;亦可運用於蘭花改良,可增加蘭花市場的多樣性,並大幅提高台灣的花卉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