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包括歷史、地理及公民三科的社會科,今年移到第一天第一節考,考生若考好,會更有信心。老師呼籲,考生要熟記課本圖表,建議搭配時事,包括網路霸凌、食安、缺水、地震、香港占中及諾貝爾和平獎等,跨領域複習,聯想課本教過的知識,融會貫通。
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老師陳莉婷表示,社會科圖表題超過三分之一,各科都會出。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比重差不多,不能偏廢。歷史的時間很重要,例如:台灣歷史分歧點有六個,一定要清楚,中國的朝代多,順序要掌握好,熟記每個朝代特色。
陳莉婷說,各朝代都有變法,要清楚共同點與不同處。世界史地圖很重要,課本每一章的圖,都要再看一遍。補教老師陳啟鵬說,歷史應主題式統整,一個考題不會只考一個朝代 ,選項可能會涵蓋四個,不能死背書,要通盤了解。
台北市景興國中地理老師李鳳華指出,地理科三大重點包括:空間分布、人地互動及區域特色。空間分布包括行政區、國家地理及重要地標,如山脈、河流等,可配合圖表複習。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及各大洲的國家發展特色,也應了解。
地理靠圖表決勝負,地理概論及地形和氣候判讀重要。最近台灣缺水,複習時,可了解台灣降雨成因與河川分布影響,以及水土保持問題。
陳啟鵬表示,公民科可結合時事複習,近期公共建設與公共安全問題不少,如大巨蛋、台中BRT及食安問題,涉及中央與地方角力,也引發法律、責任歸屬及環境和經濟發展等問題。此外,網路霸凌事件牽涉媒體、家庭和學校功能,而性別平等、社區參與營造、環境保育、社會福利政策及社會救助等概念,考生也應了解。
李鳳華建議,看考題時,可將關鍵字圈出來,答題則用刪去法。陳啟鵬說,若題目句子太長,掌握不到重點時,可從最後一句看起,再找解題線索。(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