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棄嬰 台英尋母 |2015.05.08 語音朗讀 19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萼波近照 圖/兒盟提供 王萼波嬰兒時期照片。 圖/兒盟提供 生母當年在她身旁遺留字條,寫著:「本人於民國七十五年六月二十日產下一名女嬰,今本人因生活貧困,無力扶養照顧,故自動放棄扶養權,煩請社會善心人士代為撫育愛女,實在是感恩不盡。」 圖/兒盟提供 【本報台北訊】民國七十五年,出生才一個多月的王萼波,被遺留在當時耕莘醫院社會服務部前,身邊有一張生母留下的紙條,寫著「因家境貧困、無力扶養,請善心人士代為撫育」,半年後,她被一對英國籍夫婦收養。現已三十歲的王萼波,是名英國女警,她委託兒盟「跨海尋母」,盼能在母親節前夕,與生母重聚。 兒盟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社工員黃慈音說,王萼波的中文名是由當時收容她的安置機構所取。當年王萼波的生母沒有留下任何身分資訊,茫茫人海中,毫無線索可尋。因此,王萼波今年一月中主動聯繫兒盟,盼能透過台灣媒體和社會大眾的協助,讓她與原生家庭見面,不再像是無根的浮萍。 王萼波的養父是英國人,養母是德國人,還有一個小她三歲台灣籍、同樣是被收養的妹妹。王萼波說,從有記憶以來就知道自己是養女,養父母沒有任何隱瞞,還會透過繪本,幫助她了解收養是什麼。當養父母跟她說,自己還有另外的爸爸媽媽,她覺得是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太大情緒起伏。她說,養父母對她要尋找生母,非常支持和認同,今年十月將來台「尋根」。 王萼波說,養父母給予她滿滿的愛,彼此更是無話不談。但隨年齡增長,生母的缺席,讓她覺得「生命裡好像有東西遺失了,心空了一個洞」,如果找到生母,或許就能把洞填補起來。 「如果現在不找生母,會後悔一輩子!」王萼波說,對於生母,完全沒有恨,也沒有生氣,她能理解當時媽媽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才必須放手。現在,只想知道生母過得好不好,這些年來是否想過她,「我想抱抱媽媽,跟她說謝謝,告訴她,我現在過得很好!」 收養問題一直存在於社會中,台灣早年觀念保守,目前仍有半數以上的養父母,不願主動告知孩子身世,主要擔心孩子得知後,會想回去原生家庭,導致親子關係變質。養父母多將其身世視為「不能說的祕密」,孩子突然得知自己身世,往往是錯愕與不能接受。社工建議,從小主動告知身世,讓孩子感受父母的坦誠,除可強化親子關係,更能幫助孩子正向看待收養一事。 前一篇文章 中颱紅霞 最快周日發海警 下一篇文章 涉及圖利 移送馬英九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大賽道奇2連霸 21世紀首見習李會加強中韓戰略溝通 促北韓重返對話APEC慶州宣言 聚焦AI、人口挑戰習近平見高市早苗 籲日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輝達攜南韓 打造主權 AI 基建習川會沒談台灣 美降關稅、陸暫停稀土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