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棄嬰 台英尋母 |2015.05.08 語音朗讀 19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王萼波近照 圖/兒盟提供 王萼波嬰兒時期照片。 圖/兒盟提供 生母當年在她身旁遺留字條,寫著:「本人於民國七十五年六月二十日產下一名女嬰,今本人因生活貧困,無力扶養照顧,故自動放棄扶養權,煩請社會善心人士代為撫育愛女,實在是感恩不盡。」 圖/兒盟提供 【本報台北訊】民國七十五年,出生才一個多月的王萼波,被遺留在當時耕莘醫院社會服務部前,身邊有一張生母留下的紙條,寫著「因家境貧困、無力扶養,請善心人士代為撫育」,半年後,她被一對英國籍夫婦收養。現已三十歲的王萼波,是名英國女警,她委託兒盟「跨海尋母」,盼能在母親節前夕,與生母重聚。 兒盟兒童及少年收養資訊中心社工員黃慈音說,王萼波的中文名是由當時收容她的安置機構所取。當年王萼波的生母沒有留下任何身分資訊,茫茫人海中,毫無線索可尋。因此,王萼波今年一月中主動聯繫兒盟,盼能透過台灣媒體和社會大眾的協助,讓她與原生家庭見面,不再像是無根的浮萍。 王萼波的養父是英國人,養母是德國人,還有一個小她三歲台灣籍、同樣是被收養的妹妹。王萼波說,從有記憶以來就知道自己是養女,養父母沒有任何隱瞞,還會透過繪本,幫助她了解收養是什麼。當養父母跟她說,自己還有另外的爸爸媽媽,她覺得是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太大情緒起伏。她說,養父母對她要尋找生母,非常支持和認同,今年十月將來台「尋根」。 王萼波說,養父母給予她滿滿的愛,彼此更是無話不談。但隨年齡增長,生母的缺席,讓她覺得「生命裡好像有東西遺失了,心空了一個洞」,如果找到生母,或許就能把洞填補起來。 「如果現在不找生母,會後悔一輩子!」王萼波說,對於生母,完全沒有恨,也沒有生氣,她能理解當時媽媽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才必須放手。現在,只想知道生母過得好不好,這些年來是否想過她,「我想抱抱媽媽,跟她說謝謝,告訴她,我現在過得很好!」 收養問題一直存在於社會中,台灣早年觀念保守,目前仍有半數以上的養父母,不願主動告知孩子身世,主要擔心孩子得知後,會想回去原生家庭,導致親子關係變質。養父母多將其身世視為「不能說的祕密」,孩子突然得知自己身世,往往是錯愕與不能接受。社工建議,從小主動告知身世,讓孩子感受父母的坦誠,除可強化親子關係,更能幫助孩子正向看待收養一事。 前一篇文章 中颱紅霞 最快周日發海警 下一篇文章 涉及圖利 移送馬英九 熱門新聞 01澳洲昆士蘭州警署處 參訪中天寺2025.08.1902【詩】圓覺2025.08.1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 4-12025.08.1904【遊藝筆記】一騎紅塵妃子笑:唐宋荔枝(上) 2025.08.1905【詩】一瞬2025.08.2106【臆想截圖】也是貪婪2025.08.1907非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跨世代精進2025.08.1908波士頓慶中秋 佛光人傳三好2025.08.2009吳修齊基金會訪佛光山 期許做更多好事2025.08.2010關稅衝擊 2388人放無薪假2025.08.1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垃圾換餐點 慈善環保雙贏32 : 0 兩波大罷免慘敗收場快樂閱讀 印度流動圖書館 明年國防預算9495億元 創新高比照英特爾 傳美考慮補助台積電換股權海廢變課桌椅 永續循環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