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一隊隊武獅團在祠堂鑼鼓喧天的演出外,就是春節假期看「六堆運動會」的表演了。這項連辦了四十二屆的運動會,是藉著運動競技,培養合群、公平競爭的精神,以維繫客家團結的優良傳統。
什麼是六堆?客家人跟六堆又有什麼關係?
清康熙六十年(西年一七二一年),發生朱一貴事件,由大陸廣東省梅縣、蕉嶺渡海來台的客家人,於高屏地區組織了六支民間義勇軍隊,保衛家鄉、抵禦外侮,這六支義勇團隊稱為「六營」或「六隊」。
亂事平定後,六營所在地改稱為「六堆」,範圍遍及屏東、高雄縣市的客家聚落,即今西勢、竹田稱為「中堆」,麟洛、長治為「前堆」,內埔為「後堆」,佳冬、新埤是「左堆」,美濃、高雄是「右堆」,萬巒叫做「先峰堆」。
由於在朱一貴事件與林爽文事件中,六堆客家聚落協助靖難有功,皇帝特頒「懷忠」、「褒忠」匾額表楊。今日在南台灣與此事有關的古蹟,尚有新北勢庄東柵門,又名豐田隘門(今內埔鄉豐田村),隘門邊有光緒二十年的重修紀念碑;以及建功東柵門(新埤鄉建功村)、茄冬西隘門(今佳冬鄉六根村),牌坊有「褒忠」或「褒忠」的門額或對聯。
另外,竹田鄉西勢村的「忠義亭」是六堆的精神堡壘,也是清朝表彰客家義勇幫助平亂特敕建的,六堆每年的春、秋二祭,都在此集會。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六堆忠義祠」,是台灣光復以後改建的。
參觀這座「忠義亭」,除了祭拜英靈,還可以欣賞到近代書法家或名家,如于佑任、丘念台(邱逢甲哲嗣)、王寵惠、張道藩、賈景德、陳誠等題的對聯與書法。
相關網站www.mayland.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