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我,最喜歡回到中部的鄉下,相較於都市的便利,其實我更喜歡鄉村的古樸,因為那裡有我惦記的人,重要且無法取代。
伴隨年紀的增長,我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每逢周五之夜,無論人車如何擁擠,再累我都堅持要回阿嬤的家,因為我知道阿嬤會點盞燈,靜默著等待她孫女歸來。
那時,阿嬤形單影隻的獨居在台中的鄉下,子女們大多到外地發展,但她不願意離開居住半個世紀的生活圈,與其說是草根性,或許有更強烈的理由,才讓她願意承受孤獨與寂寞。
儘管世界是那麼開闊,卻只有那一塊生活圈,曾經屬於阿公與阿嬤共同的回憶。
就讀大學的日子裡,是我和阿嬤相處最多的時光,阿嬤常說我最愛跟她撒嬌、最喜歡黏著她說學校裡的點點滴滴、最喜歡吃她煮的菜等,卻也發現阿嬤的笑聲變多了,就這樣阿嬤、我和一隻小黃狗編織成詼諧逗趣的畫面。
今年阿嬤八十六歲了,在前年因為獨居發生嚴重的事故,經過長輩們的討論,決定將阿嬤安置在養護中心,確保有人能二十四小時的照顧。
在母親節前夕,我想對阿嬤說:「謝謝您辛勞的養育我母親,賜給我如此慈愛的媽媽。雖然我不常陪伴在您身邊,但您依舊是我最愛的阿嬤,一種感恩與想念永遠懸在心頭,您是最偉大的母親,祝福阿嬤母親節快樂。」
陳毓旻(新北市/補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