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大同世界的小實踐

執筆人:陳長文 終身志工 |2015.04.30
1801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陳長文

終身志工

最近讀了一份書稿,島村菜津著的《逆境起司的滋味》,讀著讀著,腦袋裡忽然浮起了早年台灣還有「放牛班」的時代。

「放牛班」這個名詞顯然是違反教育理念的,但曾有一段時期在台灣卻成為通用的說法,那是一個「適者生存」,頗為達爾文主義的體制,成績不好的「放牛班」暗示著在教育的路上讓他們「自生自滅」。現在放牛班的說法不再聽聞,但不代表成績標籤式的想法消失了,例如,還是有明星學校與非明星學校之分,只能說是不像過往那樣的「主流」,而是以一種更為隱晦的方式存於人們心中。

這種成績導向、精英式的「階級意識」並不只存在於學生的求學時期,整體來看,台灣幾乎人人都在僵固的跑道上努力彼此競爭,呈現的是一種「成王敗寇」、「贏家優先」的社會,於是,贏的反面是輸,贏家的腳下,踩著許多輸家。

也許是受到這樣的「主流意識」影響,當看到本書書名《逆境起司的滋味》時,我本以為會是「落後—努力—好成績」之類的故事,讀完後才發現,這本書其實講的是「適應不良」。

有身障者在社會的適應不良,有自然農業在規模化競爭中的適應不良,「共働學舍」強調的不是大家在這裡團結一心,彼此奮鬥,而是跳脫社會僵固的跑道,有一個地方容許自己以本來的面貌慢慢散步、慢慢適應、慢慢活出屬於自己的個性。

為什麼說「適應」而不說「能力」呢?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從來都不是固定的常數。譬如說,以台灣的教育體制,如果林書豪出生在台灣,他可能會是一位醫師、律師或工程師,籃球只是他的興趣;如果Lady GAGA出生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未必能維持她特立獨行的風格。

「適應不良」,表示只要環境改變,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展現自己更好的一面;也表示表現傑出的人,除了感覺到自己的優秀,還應該感謝自己的幸運,因為,所謂的「成功」,有時是自己所處的社會,其採行的規則剛好適合自己的能力;同樣地,暫時達不到自己期望者,也應該要有這樣的信心:絕對會有一個地方,絕對會有一種方式,自己也是「被需要」的一分子。

作出世界冠軍的起司,當然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但如果這是這本書描述的「共働學舍」最大價值的話,好像又回到那條彼此競爭的僵固跑道了。所以日本共働學舍的創辦人宮嶋真一郎先生不斷想傳達的精神,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成就感,而比較像是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希望透過教育,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定位,過出自己的人生。

其中有一段話,讓我相當感動:為了讓養尊處優的人付出努力,學習如何完成自身的義務;為了讓厭惡或害怕與人接觸的人,打開內心緊閉的大門;為了幫助患有痼疾或不良於行的人,脫離缺乏自信和不安的窘境,讓身心恢復朝氣;為了讓沒有親朋好友的孤家寡人戰勝寂寞,互相成為好友,邁向光明的人生。

這一段話,讓我想到從小熟讀的《禮記.禮運大同篇》裡所描述的大同世界。經過千年的努力,整體人類世界,可說離這大同世界還非常遙遠,但若把世界縮小到「共働學舍」的一隅,這個理念,庶幾近矣,至少,可以稱之為「小大同」的迷你「大道」吧!

我相信,這「迷你大道」,對身處台灣的我們,會有很多的鼓勵與啟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