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六說:人間因緣的重要》之後,讓筆者思考「人間因緣的重要」可從「文化」的本質探討起。文化是什麼?基本上來說,人類創造的一切都是文化,所謂傳統文化就是不同民族在歷史上創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質財富,是一種大文化觀。而另一種解讀文化的意涵,是指由知識、信仰、哲學、法律、道德、藝術、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組成觀念型態的東西,文化的核心是系統化、理論化了的世界觀,即是哲學思想。
誠如星雲大師所說的,這世間可看的事物太多了,世界一切事物生死無常、變化流轉,因而說「緣起而生,緣盡而滅」。現實中從來沒有永恆的事物,所以從根本來說事物都是「無自性而性空」,心體要認識「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星雲大師以此為本,闡釋了道家的直覺主義和儒家的心性學說,能「真實無妄」直指自己曾經的無明本心,說明要做到「止觀」的工夫確實不易。
止,是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觀,是觀察一切真理。止屬於定,觀屬於慧,止觀就是定慧雙修,便由能止心向外境轉令住內所緣。於是,星雲大師找到審查自心,發覺貪瞋無明的因緣,發現自己在思想上未能充分認識到一切事物及其矛盾現象,都是由人的貪欲和無明造成的,是虛妄不實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當心不能自主,便會由欲望作主。
星雲大師對於眾人所施能「既美其施,又慎其齊;適疾徐,任多少;省其所省,而堪其所堪,故能力不勞而身大盛,此聖人之化也。」對眾人的給予常懷感謝心,能視徒為己,反己而教,從內而外推動對人間因緣重要的重視,表達了深刻長久且有創新意義的見解,達到「激而深切,觸而著明」的雙向互動,啟發後學注重知識對學生的吸引作用:「聖賢言行,竹帛所傳,練人心,聰人知」,實是後學們在學業上的明燈,在道術上力行的良師!謝謝您!余曉萍(台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