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聰明南華大學校長
過去,有一位老師指導我,要我練習「清靜心」。老師告訴我,清靜心是提升身心靈的基礎,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寶。
老師要我先背誦《心經》一周。接著,指導我實際練習,並準備文房四寶:細字毛筆及小方格宣紙,用傳統磨墨並手肘懸空執筆的方式默寫《心經》,寫錯就重寫,直到能一氣呵成為止。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只要稍一閃神就會寫錯,就得重來。第一個晚上,我只完成一份;第二天晚上,稍有進步;寫了幾天,才默寫得比較順利,心中也愈見澄靜。
由於自己受惠於清靜心的練習,本著推己及人的心願,也推介同仁練習,並將清靜心的觀念傳遞給學子們。
例如學校服務學習或勞動服務有時會有「打掃」的作業。有一回,學生問到打掃跟學習之間的關係,我就運用清靜心的原理告訴他們:「打掃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
我提出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打掃的時候,你的心在哪裡?」是在抱怨?在想男、女朋友?還是在想該如何打掃乾淨?我期勉學子們:「人在哪裡,心就應該在哪裡!」
二、「有沒有用心打掃?」是隨便敷衍?一面聊天,一面打掃?還是認真執行,用心努力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
三、「打掃時的力道是否適中?」是太重?是太輕?還是剛剛好?
四、「有沒有規畫打掃的前後次序?」要先掃哪裡,再掃哪裡,才能既省時又省力,而且通通掃乾淨?
五、「清掃出來的垃圾有沒有妥善處理?」是隨便掃到不是自己負責的區域,讓別人去收拾殘局?還是集中處理乾淨,確實完成任務?
而如果你是負責規畫同學打掃任務的小隊長,你是否公平地分配工作給參與打掃工作的同學?工作結束,製作工作考評時,你是公平公正地評分,還是受到私交的影響?
如果你是隊員,當被分配到面積廣闊、地點髒亂的區域時,心中會不會現起「委屈」、「不公平」的感受?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打掃區域的話,會不會貪小便宜地選擇區域較小、較乾淨或較容易打掃的區域?打掃時會不會受旁人的鼓譟所影響?有沒有推託、不合作的心態?自己完成任務了,其他人還在打掃,似乎很需要協助時,你會怎麼做?被稱讚時,心中有沒有生起驕慢心?挨罵時,會生氣?想辦法推卸責任?還是反省檢討?
懂得用心掃地,可以練習專注力、做事的次第以及不被環境干擾;維持自心的平靜,讓胡思亂想、容易被環境牽動情緒、工作散漫等心中的垃圾逐漸遠離自己而去。
我告訴同學們,把掃地當成一門功課來學習,共同培養互助合作的習慣,那麼畢業以後,在職場上遇到工作任務分配時,就可以把這一套方法用上。透過自我調整心態,任何工作都能做得歡歡喜喜,而且很有成就感。
學習清靜心,讓我更體會出「處處留心皆是學問」的道理,也學習到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可以練習轉換心境。舉凡上學、上班、與同學相處、面對上司與部屬、親朋好友,乃至討厭的人,通通都用得上。只要常懷感恩、慈悲、博愛、包容的心,設身處地代人著想、體會到別人的用心,比較容易達到心平氣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