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楊朝祥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四月一日在佛陀紀念館舉行「台港大學校長交流座談會」,邀集香港中文大學及國內南部十餘所大學校長,以「翻轉地球,大學超連結,人才全球布局」為題,暢談大學當前的處境與國際化的議題。在座談會中,看到國內外大學校長對大學國際化問題的透徹分析,聽到他們智慧的語言,真覺得是一場豐富的學術饗宴。
翻轉教育是當前世界最重要的教育議題之一。拜網路與資訊化之賜,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起了革命性的變革,教師脫離過去知識供應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與協調者;而學生也由「講光抄、背多分」的學習模式轉化成自主的學習者。數位教材、磨課師(MOOCs)課程都是學生自我學習的素材,課堂的討論更成為學習成果的有效催化劑。
然而,翻轉的不僅是教、學方式而已,政策、制度可以翻轉、地域可以翻轉、權威可以翻轉,但重要的是老師、學生以及政策制定者的腦筋是否翻轉了?是不是已為翻轉做好準備了。
談到地域的翻轉,過去一段時間因看到美國、歐洲等北半球國家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因此就有許多「南北方翻轉」的議題,南半球的國家如何與北半球國家交流與共同成長,甚至追趕過北半球的國家。
然而在此次論壇中,大學校長們不約而同地談到「東西方的翻轉與合作」,不僅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倡導,更認為中華化應為全球化之助力而非阻力,看到日本、台灣、韓國、中國大陸的相繼崛起,相信「東西方的翻轉與合作」不僅是理念,更是蔚為風潮的現在進行式。
然而當全世界矚目於「翻轉教育」之時,許多大學校長也提出警告,教育的本質中有部分是可以翻轉的,但教育中也有許多部分是永恆不變的,例如,當社會因大學生的失業率居高不下而要求大學要更重視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之時,大學絕不能忘卻其「全人培育」的本質,學生的品格教育不能忽略,就業的「軟實力」不能輕忽。大學是否優秀,除了學術的水準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學對社會的貢獻度,唯有能培育優秀人才,發揮社會影響力,引導世界發展的大學才是真正的優秀大學。
資訊和通信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交通運輸的發達成為教育全球化的強勁推力,透過大學連結來進行人才培育與全球布局是未來重要趨勢。全球化的結果雖然合作機會增多了,但競爭的力度也加大,全世界的大學相互競爭學生、名師、資源、排名,全球合作與競爭的態勢已明。
在這樣競爭激烈的高教環境中,台灣尚且還加上少子女化的衝擊,大學如果不希望被淹沒,唯有建立特色,勇敢加入競爭的洪流,方才有繼續存活、永續經營的機會。
佛陀紀念館採用的弘法新科技本身就是一種推翻轉教育,而佛光山主辦大學校長學術性論壇也是翻轉,顯然地,現今的社會,「無常」已成常態。大家要有智慧地來面對翻轉,地球可以翻轉、地域可以翻轉、高教體制可以翻轉、教學可以翻轉,樣樣皆可翻轉,但不知大學面對翻轉的心態準備好了嗎? 應付翻轉的能力是否已全然具備?恐怕也是探討「翻轉教育」時應該加省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