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紐約客而言,黃包車是庶民文化之一,也是愛恨交加的結合體!圖/黃兆平
文與圖/黃兆平
穿梭全球各大城市之間,只要舉起手就有車可搭、方便又來去自如的交通工具,非計程車莫屬。台灣稱「小黃」,其他各國又有什麼特色呢?本周專題將帶領讀者一同搭上各國的計程車,瀏覽世界大城市的計程車文化。
電視節目《慾望城市》女主角性感地站在曼哈頓街頭揮手叫車、俗稱黃包車(yellow cabs)鏡頭,相信每個人都有印象,實際場景亦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乘客叫車有時比登天還難!
對紐約客而言,黃包計程車是紐約庶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愛恨交加結合體!愛的是隨叫隨到,載乘客到想去或地鐵到不了的地方,快速又便捷,但因計程車四處流竄,也是造成曼哈頓交通永遠暢通不起來的主因之一。
除了黃包車,紐約市還有一種電召車(livery cabs),通常是黑色轎車或加長禮車。這種車通常都是接受電話叫車服務,依車種及距離遠近收費。另外因應網路興起,新興叫車服務Uber在紐約已讓傳統計程車業備感壓力。紐約計程車管理協會指出,紐約黃包車去年每天載客量,較前年下滑了百分之五;「小黃」一天載客平均為四十五萬二千趟,而「小綠」(節能減碳車)則是五萬三千趟。
以智慧手機為主的叫車服務業Uber在紐約營運短短幾年,即因時麾新奇且便利的模式,對既有的計程車和出租車業構成重大威脅。事實上Uber迅速崛起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上網人口愈來愈多,行動裝置幫了大忙,叫車方便快速,服務也不錯,車子衛星定位一目瞭然呈現在使用者手機視窗中。
更有不少人認為,Uber司機不會對乘客種族,或甚至對住在布魯克林區或皇后區居民有所歧視。另外Uber採取第三方計價方式,少去傳統計程車可能出現的跳錶亂開價黑心司機,又頂著「共享經濟」概念,來勢洶洶,嚴重威脅傳統業者。
本版專題節錄自《全球中央》雜誌二○一五年四月號,http://www.cn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