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生命的終極功課:笈 瀟灑走一回的心法祕笈(三)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2015.04.12
1939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問題四:真的有「來生」嗎?我們如何能夠確知呢?來生的事我們現在看不到啊?!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看,首先,我們現在一時看不到的事,並不表示就一定不存在,我們眼前看得到的事,也不一定就完全真實。再者,即使現在看不到,就一般邏輯而言,也至少有二種可能:一、不存在,二、雖然存在,但是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懂。此外,雖然「你」、「我」看不到,並不表示其他人也都看不到。

的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來生」的事,我們現在看不到!好!我們先不要講「來生」,就講「今生」的事,很多人也不見得看得到啊!譬如說,對現在的很多大學生、研究生而言,他們似乎也都看不到他們自己畢業後的未來呀!這並不表示他們就沒有未來了,只是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充滿了種種的不確定,因而造成一種惶恐與焦慮感。

在此舉一個公案為例,有學人問惟寬禪師:「道在何處?」禪師答曰:「道在眼前。」問:「我怎麼沒有見到呢?」答:「你有『我執』,所以見不到。」問:「喔!我有『執著』,所以不能見道。那麼,禪師!您有見道嗎?」答:「你不但有『我執』,還有『人我分別』,那就更加不能見道啦!」問:「哦!那麼如果沒有你我的分別,無我相,無人相,是不是就能見道呢?」答:「啊!無我無你,那麼誰來見道呢?」

這一則公案,乍看之下,好像是惟寬禪師在跟提問的學人打啞謎,其實他是在慈悲開示「眼界」與「見地」的問題。換句話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界」與「見地」,所以能夠看到世界的層次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肉眼」看不見的「道」,就要用「慧眼」才能見到。

且不說「來生」的問題或者「出世間法」,就以「世間法」而言也是如此,以不同的「眼界」與「見地」,所看到與理解的世界也是不同的。例如,十七世紀的牛頓以他獨到的「眼界」與「見地」,將微積分應用在物理學上,發展出牛頓力學,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改變了世人對物理世界的看法,奠定了此後將近三百年的力學與天文學的基礎,促進了現代工程學與工業的發展。之後,二十世紀初的愛因斯坦也以他獨到的「眼界」與「見地」,發表了相對論,以「時空連續結構」的「四度空間」來解釋重力場,並提出質能方程式E = mc2(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及物質的看法,並且深深影響量子理論的建立。

回顧人類對自然界與物質的看法,不斷地進展,從牛頓的「物質不滅定律」進階到愛因斯坦的「質能不滅定律」,但是只停留與侷限在物質與物理世界的領域,尚未觸及生命和靈性的層面,所以無法解釋「來生」的問題,未來還需要再進階到「靈性不滅」的層次。

其實,我認為佛教講「十方三世」,真的是非常先進的宇宙人生觀。從世界各大宗教的教義來看,自古以來「靈性不滅」就是普遍的真理,而且我認為這是比「物質不滅定律」與「質能不滅定律」還要更高階的真理。芸芸眾生的「靈性」既然是「不滅」的,所以有「來生」根本就不是問題,反而是如果「沒有來生」,那可就荒謬奇怪了。

不過話說回來,有「來生」雖然不是問題,但是芸芸眾生不知道、懷疑或者根本就不相信有「來生」,對於肉體死亡之後生命的未來茫然無知,因此,一方面不知道如何面對及處理親人和自己的死亡,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要為親人和自己的「來生」做任何實質有助益的準備,這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總而言之,真正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來生,而是在於「有沒有」為來生做好應該有的準備,就像是大學生和研究生的真正問題關鍵,不在於畢業後「有沒有」出路和前途,而是在於他們「有沒有」為自己畢業後的出路和前途做好應該有的準備。(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