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武奇衫
小時候,生長在中部鄉下,由於民智未開、教育環境不佳,多數同儕國中畢業後,就投入職場或留在家鄉務農。我很榮幸讀到大專畢業,雖然成績平平,但退伍後經過幾年努力,終於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路走來,經濟小康,生活安定。
隨著少子化的社會型態變遷,養兒育女雖然依舊甜蜜,卻是經濟及精神上的一大負擔。在時代更迭中,我們折衷生養了一對兒女,成雙的「好」,確實很幸福,也很滿足。事實上,兩個孩子在我們夫妻用心教育下,算是乖巧懂事。
孩子陸續上學後,或者因我自己要求較高,孩子的功課和成績無形中逐漸取代了親密溫和的互動。一直嘗試調整心態和克制情緒,速度卻遠遠趕不上心中「分數至上」的作祟,不時流露於親子關係之中。
每每看到孩子考試成績,如非滿分或接近滿分,我一定會先問,在班上是排第幾高分。排在前面,表情就相對地自然平靜,如果「不如我意」,表情立即一陣青一陣白,接下來,免不了又是一頓訓話。
太太時常提醒我,只要孩子盡心盡力就好,千萬「別再用表情打分數」了!看著孩子低頭不語,好像做錯了什麼大事般的無奈,我又於心何忍?看來,我真的要好好學習用了解與鼓勵,代替表情變化的嚴苛與冷酷,才是教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