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記者李祖翔獲頒第九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特優獎,致詞感謝主辦單位支持記者的價值、實踐社會公益。 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沈旭凱台北報導】「第九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昨頒獎,共有一○一件作品參賽,《人間福報》「夢想夥伴在扶青」榮獲平面新聞採訪報導獎特定類特優(首獎);《中國時報》「明日城市—活力不老」專題則獲同項報導獎的一般類特優。《經濟日報》「30萬救一家—打開微型保險保護傘」則獲今年增設的「公益新聞特別獎」殊榮。
金輪獎創辦人、九十五至九十六年「國際扶輪3520地區」總監蔡松棋,特別重視這一屆的典禮,他表示,金輪獎九年有成,期待更多人關注公益新聞;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副處長簡旭徵更讚揚,懲惡不如揚善,期待金輪持續發光。
獲得金輪獎特優獎的《人間福報》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青年赴育幼院行善,並與在地公益組織合作,讓善的力量愈來愈大,評審指出:「青年幫助弱勢兒童的報導,清新可愛,充滿陽光,看到未來的希望。」
李祖翔表示,現代的台灣青年學會找資源、做公益,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重視「公益夥伴」的付出,也讓扶輪社、社友願意出資培養年輕人做好事。
對於獲獎,李祖翔感謝《人間福報》給年輕人報導公益新聞的空間,他認為,社會雖需要揭發弊端的記者,但也需要振奮人心、帶來希望的記者,因此特別感謝主辦單位支持記者的價值,實踐社會公益。
「明日城市─活力不老」是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企畫的一系列銀髮海嘯專題,評審認為報導喚起民眾、政府對高齡化議題的重視。
較為特殊的是,中央廣播電台以同志的人工寶寶為題材,透過節目呈現孩子承受的社會壓力,獲得一般題材廣播類特優。
第九屆金輪獎主委周小雯感謝媒體支持,將報導交由扶輪社分享出去,能夠鼓勵更多公益報導的產生。
國際扶輪3520地區現任總監林谷同說,第九屆參賽作品創新高,振奮扶輪人,期許未來光耀扶輪,點亮善的燭火,同樣光耀台灣、甚至全世界。評審總召集人汪威江希望金輪獎成為媒體人的驕傲。
昨天頒獎典禮由歷任扶輪社總監與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電視製作人阮虔芷擔任頒獎人。評審包括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劉新白、輔仁大學傳播學院長吳宜蓁、中華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袁天明、銘傳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專任副教授莊克仁、新聞媒體自律協會委員洪瓊娟,及獲釜山影展評審團特別獎的《不老騎士》電影導演華天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