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消費者把關,金管會緊盯銀行信用卡紅利點數使用方式,首波要求發卡業者應該將相關資訊「全都露」,讓民眾可知悉並妥善運用。
金管會表示,自七月一日開始,國內發卡機構必須將紅利點數的數量、到期日及使用範圍等資訊,全數揭露在書面或電子帳單上,相關使用方式也要刊登於自家網路或刊物上,將有助於持卡人善用自己手中的紅利點數,不會因過期而失效。
金管會之所以祭出紅利點數資訊全都露,來自去年立委盧秀燕等人提案,認為國內六成銀行信用卡紅利點數僅有二到三年期限,一旦過期就歸零,消費者權利益受損。
且根據金管會統計,光去年一整年,沒被持卡人兌換的紅利點數價值高達二十億元,主因就是紅利點數有時效,但持卡人並未充分了解到期時間,而讓紅利點數到期後白白消失、又還給銀行。
據了解,除了部分大型發卡銀行有在帳單揭露紅利點數到期日以及累積點數等資訊,部分小型發卡銀行或發卡機構並未完整揭露,金管會決定給予統一標準,讓持卡人充分掌握自己紅利點數詳細資訊。未來發卡機構必須幫持卡人統計累積紅利點數、到期日以及使用範圍等資訊,讓民眾可以充分使用使用自己權益。
根據資料,中國信託、北富銀、第一銀、永豐銀、彰銀、華南銀、一銀等銀行紅利點數期限為二年,國泰世華銀與兆豐銀則為三年,澳盛銀、陽信銀等則是終身有效,部分銀行則根據不同信用卡、而給予紅利點數不同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