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前年進口食品數據發現,台灣七成以上的食品仰賴國外進口,其中近半數的進口國都輸入咖啡,進口最多的原物料為農漁牧產品,進口批數最多的則是加工型態食品,而進口食品農藥檢出最多的,則是日本的生鮮冷凍水果。
「前年進口台灣的食品批數,高達六十一萬多批,創歷年來新高,與前一年相比,足足多出十萬多批。」食藥署食品組食品輸入管理科技正白美娟表示,根據統計,前年咖啡總進口量有一萬二千多批、重達三萬一千兩百多公噸,分別從七十三個國家輸入到台灣,占了一百六十二個總輸入國的半數,「相當於每兩個進口國,就有一國進口咖啡到台灣」。
白美娟指出,從查驗結果中可以發現各國有不同的違規問題。輸入國進口的不合格比率,以塞爾維亞最高(百分之三十三),再者為摩洛哥、緬甸,居於末位的則是日本,不合格比率僅百分之零點七,雖然日本總不合格率為最低,但農藥檢出率卻是各國最高,並以冷凍水果類為最大宗,其次是中國大陸,以藥食兩用實品(枸杞、當歸、紅棗、人蔘)為主。
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表示,邊境查驗最常見的不合格問題,以蔬果殘留農藥為主,再來是肉品、水產品的動物用藥殘留,其次為包裝食品防腐劑或是漂白劑等超標的問題,一旦在邊境發現不合格產品一律退運銷毀,而先前日本輻射輸台問題,邊境也針對日本食品採逐批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