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說民眾聽得懂的話!」高速公路局每逢假期必公布國道總車流量,但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賀陳旦直言,車輛數與塞車關係不大,無助於民眾判斷壅塞的路段、時段,不如公布「塞車機率」更有感。
今年清明連假單日最高車流兩百八十萬輛次,究竟是塞不塞?賀陳旦說,除非是交通達人會比較往年數據,對絕大多數駕駛人來說,這是沒意義的,呼籲高公局換思維,丟開無關痛養的總車流,仿效氣象預報。
他說,氣象局多年前以「晴時多雲偶陣雨」這類含糊預報,現在改以百分比預測下雨機率,讓民眾可更科學地理解氣候,知道多帶把傘出門;高公局若公布「收假日北返,下午三時以後台中北上有百分之六十機率車速低於五十公里」,給民眾直觀的評判依據,會更有感;尤其國道全面電子收費後,政府可掌握真實車流資訊,未來車速不是難事。
賀陳旦指出,若車上有老人幼童,六成塞車機率已算高,自己就會避開;但若是塞車忍受力高的年輕人,還是會上路。
逢甲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李克聰也建議,高公局應公布行車時間,例如周日下午三時從羅東到台北,走國五、台九線、台二線全程各需多少時間,讓民眾判斷,否則因資訊不足大家全擠上國道,高公局又啟動高強度匝道儀控及高乘載管制,害民眾浪費更多時間在平面道路等待,無疑是懲罰。
高公局副局長吳木富回應說,透過電子收費系統可蒐集行車時間,建立各種假日行車模式,未來會比照氣象預報,提供「路況預報」,假期前播報未來幾天內,早中晚不同時段路段的交通狀況,民眾上路前一天就能得到精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