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滿城都是木棉花

文/一枝簫 |2015.04.06
1984觀看次
字級

自幼生活在北方,沒見過木棉。知道木棉,還是從舒婷那首著名的詩〈致橡樹〉那裡得來:「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詩句鏗鏘有力,令人浮想聯翩。

到南方工作後,我才第一次領略到這種「橡樹愛人」的雄渾:春天的城市裡,它傲然屹立,光禿的樹枒上未見綠葉點綴,卻綻放著朵朵火焰。這便是木棉。

一直以為木棉是外國傳來的樹種,查閱文獻後,才知這種喬木在中國是古已有之。

木棉最早見載於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西漢時,南越王趙佗向漢帝進貢烽火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據說此烽火樹即木棉樹。

在詩人筆下,它也一樣熠熠生輝。唐代詩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蘇東坡也有詩云:「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楊萬里則說「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劉克莊也不甘示弱「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清代詩人屈大均、陳恭尹更寫了兩首木棉花歌,讚頌木棉。

木棉的別名眾多。在廣東,它除了被稱為木棉外,還別稱「紅棉」、「英雄樹」。紅棉很好理解,木棉花色紅豔,冠以「紅棉」真是再恰當不過。金庸筆下有角色名秦紅棉,乃《天龍八部》裡木婉清的母親兼師傅,想來和木棉這種別稱有關。為什麼叫英雄樹呢?粵人以鮮艷似火的大紅花,比喻英雄奮發向上的精神,因此木棉樹又被譽稱為「英雄樹」。

廣東的潮汕地區,木棉還被稱為「莫連」與「紅茉莉」,莫連大約是木棉的諧音,紅茉莉則很形象;在西南地區,木棉還有個響亮別號叫「攀枝花」。四川的攀枝花市原來叫渡口,因為攀枝花樹非常多,就以花名為市名,而且攀枝花市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花命名的城市。

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對木棉有巧妙的利用:在漢文古籍中曾多次提到傣族織錦,取材於木棉的果絮,稱為「桐錦」;在南美的阿根廷,木棉稱為塞波樹,是其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象徵。木棉的英文名直譯過來是「紅絲棉」,也是十分貼切。此外,木棉還有斑芝、斑芒等別名。

目前,台灣的高雄市,還有中國大陸廣州市及攀枝花市都以木棉花為市花,而阿根廷則以木棉為國花。看來對木棉的熱愛,不單吾國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樣的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