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傳真 剝洋蔥手法 揭中國強人面紗

蔡明燁(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 |2015.04.06
1455觀看次
字級

今年三月初,正當中國大陸召開每年施政最重要的「兩會」(即全國人民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曾任《中國季刊》總編輯的美國學者沈大偉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標題為〈即將來臨的中國崩盤〉,吹皺了一池春水。

沈大偉是西方權威的中國專家,他提出了五個徵兆,做為論述佐證:一、為數可觀的中國經濟精英已做好準備,一旦制度解體,有錢階級將立刻出逃。

二、習近平上台後,更加深了二○一二年以來即已日漸緊縮的政治壓制,可見北京當局對自身領導權強烈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三、很多政權效忠者對官方的政治宣傳意興闌珊,只是做些表態支持的假動作。

四、習近平的反腐運動鎖定前領導人江澤民的黨羽,而江仍是中國政壇教父級的人物,習本身所屬的「太子黨」則普遍受到大眾的厭惡,因此習對江的打擊策略,具有高度風險性。

五、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一系列體制上的問題,難以根治,想要解決可謂牽一髮動全身,難怪習近平的經濟改革方案,已遭既得利益群體從地方到中央的層層阻撓。

前美國總統詹森曾經說,政治精英在攀升的過程中,為了取得權力,往往需要遮掩意圖,但當他獲得權力,不再有偽裝的必要時,簾幕才會正式開啟。

從這個角度看,我發現將沈文與去年問世的《中國新皇帝》一書搭配閱讀,再合適不過!該書作者布朗,是前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亞洲部主任,現在雪梨大學任職。

如果說沈文的重點在分析習近平權力展示,所可能帶來的後果,則《中國新皇帝》的貢獻,便是以剝洋蔥的手法,褪去新一代中國政治人物多年來覆蓋在身上的外衣,以求突顯走向權力核心的過程。

新一代政治精英的人脈網絡層疊交錯,如習近平在一九七一年加入青年團,就讀清華大學四年,加上身為老共軍領袖習仲勛的兒子,使他成為太子黨的一員,究竟該如何畫分習近平的黨派歸屬?

何況傳統黨派之說過於僵化,彷彿一個人的政治生涯絲毫沒有轉圜的餘地,與當前中國政治生態的複雜性和流動性不符,因此布朗指出,至少應從八個面向來觀察政治精英的崛起和沒落:

一、血緣關係,包括婚姻帶來的家庭網絡。

二、政治關係,亦即精英分子在黨、政機關出任要職所累積出來的政治籌碼和影響力。

三、透過友情和非血緣關係所建立的網絡,特別是年輕時、大學時以及在非政治場域以外所建立的社會關係。

四、商業及經濟利益,通常和省級的政商關係重疊,包括國家企業和非國企的商業活動在內。

五、知識文化界的關係,即精英分子在制訂政策走向時,多從哪裡尋求靈感?向誰取得諮商?布朗和《中國在想什麼?》一書的作者李納德一樣,都認為改革派與新左派的意識形態之爭,對今日中國政治的發展具有相當影響力。

六、軍方關係。

七、親密關係,包括情夫、情婦的私人關係在內。

八、政敵。精英分子在爭取權力的過程中,自然會製造各種敵人,若仕途平順,敵人可能不至於造成威脅,問題一旦出現,這些政敵便有可能聯手落井下石,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這幾個參考指標,幫助我們了解西方的中國問題專家,如何解析中國精英政治的權力網絡,也給我們更多工具去詮釋沈大偉的五個觀察,尤其是政治、商業與私人利益如何在一黨專政的體制下交叉糾結,難以被雷厲風行的反腐運動所根除,反而製造了政敵的潛在危機。

習近平的強人政權,在風調雨順時或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當弱點浮現時,也許是經濟萎縮,社會動盪,或者國際紛爭,學者卻不排除有在權力鬥爭或政變中被推翻的可能性。

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正確預告中國精英政治誰將成功、誰會失敗,然而學習從何處、何人、如何與做何觀察,卻有助於我們在中國大陸崛起的新世紀裡,進一步掌握中共政權未來可能的起伏。

蔡明燁(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