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技業掀起一波「巨量資料」(big data)的熱潮,連零售業、行銷業等過去與科技沾不上邊的產業,都開始感受到巨量資料的威力。但巨量資料到底是什麼?
編譯/林佳賢
近年來科技業掀起一波「巨量資料」(big data)的熱潮,連零售業、行銷業等過去與科技沾不上邊的產業,都開始感受到巨量資料的威力。但巨量資料到底是什麼?
顧名思義,巨量資料指的是傳統資料處理技術無法應付的龐大數位資料。例如一家銀行的多年交易紀錄或是網站的隨機評論。從取得、分析、儲存到傳送這些資料,所有程序都需要用上特殊技術,如果企業想利用巨量資料達到成長,就要運用有效率的手法進行分析。
巨量資料並非僅限文字形式,影音、電子郵件、網路上的數位資料、金融數據,甚至是聲音檔,只要是被廣泛蒐集並透過分析找出其意義,都可以是巨量資料。
但是在網際網路,每一秒都有數百萬Byte的數位資料被儲存起來。如果想要用一樣快的速度、以具邏輯性的方式篩選這些資料,巨量資料分析技術就能派上用場。最近,社群網站的用戶反應、心情等資料,愈來愈常成為巨量資料分析的對象。
但巨量資料的重要性在哪裡呢?隨著世界漸漸數位化,人類行為和反應愈來愈常被記錄下來,並以數位形式儲存。消費者每次在超市購物,整個購物清單都會被輸入到電腦裡。這些資料積累一年後,只要經過分析就能了解消費者的購物品牌、商品和價格偏好,還能知道購物頻率、平均消費額等重要資訊。
這些指出消費趨勢的資訊,對各產業的研究者來說非常有用。但要管理如此龐大的資料庫,同時顧及即時性和相關性,對業者而言充滿挑戰。此外,不斷湧入的即時資訊使資料處理變得更加困難。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了解巨量資料分析重要性的大型機構紛紛聘雇資料分析專家。例如金融業就利用巨量資料分析評估客戶滿意度,並了解許多產品和資產的顧客行為。
巨量資料分析還能幫助企業探索未來產業趨勢,因此投資巨量資料分析,能幫助金融機構深入了解顧客心理,並據此設計商品。這些高技術性的工作可能是大型機構應付不來的。雖然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專注心力在這個領域,不過傳統產業還沒搭上這班巨量資料列車。
3年內美國企業投資巨量資料的計畫
56%
準備增加投資
30%
投資金額類似
7%
不知道
1%
未回答
6%
準備減少投資
資料來源/《富士比》雜誌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