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淘金

編譯/ 廖玉玲 |2015.04.04
1274觀看次
字級

編譯/ 廖玉玲

你買什麼雜貨,臉書上什麼貼文會按讚,車子裡的GPS怎麼用,這些資料看起來稀鬆平常,但是在「巨量資料」(Big Data)的時代,這些資料卻像礦砂裡所含的微量黃金,許多公司專門採集和提煉這些資料,然後轉賣牟利。

問題是,沒人知道這些資訊究竟值多少,因為數據不像廠房或現金是實體的資產,也沒有正式的估價參考。諮詢業者顧能(Gartner)分析師蘭尼說,辦公室家具都比資訊資產還容易算得出價值,這實在很令人頭痛,「算不出價格的東西無法管理。」

資訊資產 德法義GDP總和

美國費城聯邦準備銀行經濟學家中村(Leonard Nakamura)估算,企業擁有的資料以及專利、商標和版權等「無形資產」,價值可能超過8兆美元,幾乎相當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總和。

這些無形資產如今已是全球經濟日趨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專利的價值已成企業併購及科技巨擘間發動官司戰的主要驅力,但這類資產並未出現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

這個問題不只有科技界會碰到。美國連鎖超市業者克羅格(Kroger)記錄其顧客買了什麼,也追蹤約5500萬會員卡會員的購物紀錄。克羅格過濾篩選這些資料後找出趨勢,然後透過一家合資公司把這些資料賣給供應商。

寶鹼(P&G)和雀巢等消費產品製造商,都非常樂意花錢買這些資料,因為他們可以根據這些資料為顧客量身打造產品,再針對顧客喜好做行銷。據估計,克羅格一年因出售資料賺得1億美元入袋。

美國會計主管單位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始終跟不上趨勢。如今資訊和智慧財產在現代經濟中地位日漸重要,FASB卻遲遲未更新法規。

關於如何計算員工用在收集資料的時間,並列入費用或資本投資項目的這個問題,就非常棘手。企業也須計算這些資料的「壽命」,估算出其未來的價值並加以追蹤。若像廠房這類實體資產,要算出這些數字易如反掌,但無形資產的估價方式幾乎沒有前例可循。

對臉書、eBay、Google等科技巨擘的投資人而言,缺少計算資料價值的方式,尤其令人頭痛。這些公司的營收來源大多正是蒐集資料。

這三家科技大廠扣除負債的總資產後為1250億美元,但股票的總價值高達6600億美元。這當中的差距反映出投資人了解他們的珍貴資產,例如搜尋演算法、專利以及用戶和客戶累積起的龐大資訊,只是這些都沒有表現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

資料商品 賞味期容易過

Needham公司分析師馬丁說:「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資料來賺錢,那資料就一文不值。」她還說,個別用戶的資訊會隨著時光推移而愈來愈沒有價值,因為用戶可能離開或口味改變。因此資料可說是個容易過賞味期的商品,要在任何特定時間估算其價值就變得更困難。

企業會把資料標上價格的罕見時刻,是在進行併購的時候,現在交易時要被收購的資料,其價值已成為一個愈來愈重要的考量。

追蹤電視觀眾收視和購物習慣的尼爾森(Nielsen),2013年9月以13億美元收購廣播聽眾追蹤業者Arbitron,其中包括「顧客相關的無形資產」,共值約2.71億美元。

專門協助企業取得執照、保護專利的General Patent公司執行長波多瑞克說,專利標售出現熱潮代表某些無形資產有一個很活躍的市場。

北電網絡(Nortel)2011年時以45億美元出售專利,這個價格遠超過其2009年聲請破產保護後出售營運中事業的所得32億美元。波多瑞克說,這凸顯會計專業完全跟不上現代商業的腳步,無法估算新形態的資產價值。

巨量資料 6大特性

多樣性

variety

分辨各式各樣的資料極其重要

快速率

velocity

資料以極快速創造和處理

複雜性

complexity

資料管理變成極複雜的程序

正確性

varacity

正確的分析取決於來源資料的正確性

多變性

variability

資料隨處理與管理的效率呈現不一致

巨量

volume

資料的價值取決於其巨大數量和規模

美國大科技公司擁有伺服器數

美國大科技公司都擁有巨大規模的資料中心,內有數十萬、上百萬的伺服器,用以處理、分析龐大數量的資料,這些業者是巨量資料時代的先行者和市場領先者。

140

亞馬遜 利用從1520萬名顧客得到的採購資料,協助顧客採購哪些項目,並精確地預測消費需求。估計亞馬遜儲存約1exabye資料。

100+

Google

每天處理35億次請求,需要龐大儲存空間,據估計Google是全球最大的巨量資料公司。Google在2009年儲存超過1個百京位元組(exabyte,相當於10的18次方位元組)資料,現在的儲存量超過10個exabyte。

100+

數十

臉書 每天蒐集500個兆位元組(terabyte,等於1024 GB)資料,包括25億則內容、27億個「讚」和3000萬張照片。臉書迄2012年估計儲存100個千兆位元組(petabyte)的照片和影片。

38

單位:萬台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亞馬遜 Google 微軟 臉書 惠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