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之心 普茶:喝出普世平等的慈悲

文/滿濟 |2015.04.03
1830觀看次
字級

文/滿濟

三月九日午齋雲居樓普茶,來自台灣各地有八百位徒眾海會雲集。僧情不比俗情濃,確實如此,僧情如空氣布滿寰宇,如水流遍布百川山谷。星雲大師感冒未癒,仍出席雲居樓大齋堂,聽著其沙啞的音調開示道:「普茶,要喝出普世的平等。」每一句都像警策棒打在我的心版上,願我生生世世謹遵此刻的「教誨」,對一切眾生不起輕慢,心懷慈悲平等,護法猶如親眷道侶。一個十二歲稚齡出家,直到近九十的老人家,他強大的信仰到底根植何處?「為了佛法的弘揚,就算下地獄,我也不會推辭!」當下,靜靜地聆聽,祈願自己:如是學,如是行,即使我的雙手微弱,但願化為燭火,為眾生引路;即使我的雙腳退卻,願化為夏雨,為疲累眾生帶來喜悅。

茶不離寺院,在《廬山志》記載,晉時廬山就有「寺觀廟宇僧人相繼種茶」的風氣,其中東林寺高僧慧遠大師曾以自種佳茗招待大詩人陶淵明,談詩論佛。唐代百丈懷海禪師制定《叢林清規》中,進一步把禪門飲茶制度作了詳細的規定,成為寺院日常修行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說,茶和禪門的關係如枝葉緊密相連。

明代樂純寫《雪庵清史》,列有居士「清課」有「焚香、煮茗、習靜、尋僧、奉佛、參禪、說法、作佛事、翻經、懺悔、放生……」,「煮茗」列於「奉佛」、「參禪」之前,再次佐證「茶佛一味」、「茶禪一如」的根源。

普茶的「普」者,有普遍之意,禪門的一杯茶,如灑大雲雨,供養十方,也反潤自性,由外至內,由內擴大,這一杯茶,無分彼此,不計你我,如入平等法界。普茶在佛教叢林中不只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而是要從茶中體會禪的無我無私,從吃茶參悟生命的本源。這是「普茶」蘊含甚深的意義。

茶,你能喝出山川秀麗,水濤軟硬,也不過是個雅士;茶,你能喝出質地濃淡,土地情緒的喜怒,充其量是一個壁觀行者……但能喝出,茶的枝幹是連接著一切眾生的根源,這盞茶讓你飲盡千江水,撞開本性,從此,不再被世情凡俗所欺瞞,再粗糙無色的茶湯,也能喝出「萬紫千紅」的柔靜與安然。

喝茶,絕非等閒之事,普茶,是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的「靈山勝會」,我坐在和樂的僧團中,心裡無限的感恩,今生有幸領納如是清淨甘露。茶在叢林,也在我們居家的歲月,把「普」字,作為話頭,於你舉水滅火,倒茶、飲啜之間。別枉費,茶,這一生,將它的性命託付予你的「恩澤」。好好的喝一杯茶,喝出自心和悅、寂靜;也喝出普世平等的慈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