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推出特展「皇帝的鏡子」,圖為清宮珍藏「群獸鏡台」,由紫檀製成,以典型清代仿古動物紋為飾。圖/故宮提供
【本報台北訊】世人總以為鏡子屬於女人。其實,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愛照鏡子,鏡子在他們手上發展出全新的風貌。故宮即起推出「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特展,展出清宮珍藏的各式鏡子,也「照」出古代皇帝不為人知的一面。
故宮院長馮明珠院長表示,故宮博物院所藏銅鏡約四百面,三十年前曾舉辦過大型的特展,並出版《故宮銅鏡特展圖錄》,此次特展以嚴謹考據和人文關懷,解析古鏡背後的時代意義。
自上古時代起,鏡子便是人類重要的美容工具。除了修整儀容,明亮光潔的鏡面與日月同輝,鏡子也被視為驅除不祥的法器。
宋徽宗在位期間,整理宮廷所藏古銅器,將一百一十二面漢唐銅鏡收入古器圖譜《宣和博古圖》中,開啟皇室記錄整理鏡子的例子。
明末清初,歐洲水銀玻璃鏡輸入中國,為照容帶來全新體驗。康熙在位期間設立玻璃廠,中國已有能力生產玻璃照容鏡,並運用牙雕、玉雕、銅作、木作等工藝,製作玻璃鏡框。玻璃鏡在清代中晚期普及,取代銅鏡的主流地位。
乾隆皇帝更是鏡子的愛好者。清宮鏡子收藏豐富,他將宮中所藏漢代至明代銅鏡分成四類,收入《西清四鑑》圖譜中。此外,更進一步將各書所錄之古鏡,珍藏於與圖譜同名之書冊匣,成為殿堂陳設,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古鏡收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