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有意將自民國八十七年迄今都沒有調整的「基本工資」,一口氣從目前的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調升至二萬二千元,調幅高達百分之三十八。勞委會估計調整後,將有四百二十四萬多的基層勞工因而受惠,占勞保投保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九點六七。
調整基本工資,不僅工商界表示反對,連經濟部和經建會也都持反對意見,只有健保局「樂觀其成」。反對的理由是現在超過百分之九十八的勞工,實質薪資都已經高於政府規定的基本工資,如果強行調高基本工資,雇主在成本增加的壓力下,勢必減少雇用真正弱勢的族群,甚至加速考慮將產業外移。
而勞保、健保費、許多社會福利與津貼的門檻,其計算方式,都是採取和基本工資「連動」的設計,一旦基本工資大幅調整,這些費用和津貼都得跟著重新修正。負擔加重的,不單單只是民間企業,連政府也加重包袱,將令國家財政更為吃緊。
筆者認為,政府施政應通盤考量,不能單一部會基於本位主義做決定,卻忽略政策改變會帶來的全面性影響。值此國內景氣持續萎靡不振,內需消費繼續減縮的現實情況下,勞委會一舉調高基本工資,勞工恐怕未蒙其利,反先受其害,該政策確實有待商榷。與其「牽一髮而動全身」,還不如「一動不如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