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東權
在歷來詩人詞客當中,北宋的晏殊要算是官運亨通、生活舒適的一個。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年),字同叔,臨川人,從小就出類拔萃,讀書過目不忘,七歲就會寫文章。十四歲就蒙宋真宗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從此他一帆風順,歷仕三朝,官至宰相,六十五歲病卒。
著有《臨川集》、《珠玉詞》、《紫微集》,詩詞極多,惜均散佚,《全宋詞》中收有一百三十五首,史稱「宰相詞人」,他是個文學家、政治家、還是教育家,力主興學設校,普及教育,《宋史》云:「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晏殊始。」可見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晏殊的詞,風流蘊藉、筆觸婉約,由於一生榮華,所以作品離不開酒筵花鳥,被譽為「北宋婉約詞風」的開創者。
看他的詞,再查他的經歷,就可印證他這輩子生活非常享受,詞中筆觸所及,無非宮殿府第、舞榭歌台、庭園風露、朱楹金卮、寒梅秋燕,沒有邊城、沒有羈旅、沒有繡閣,也沒有衾枕,一百三十五首詞中,祝賀壽辰的占了二十四首、詞中帶燕子的有二十五首,提到美酒歡醉的有八十四首之多,他幾乎都過著飲酒填詞的安閒日子。
晏殊有好幾句膾炙人口的詞,例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海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乍雨乍睛花自落,閒愁閒悶日偏長」、「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最後這兩句,葉夢得《石林詩話》載:當時晏殊在花園中,漫步吟詠「一曲新詞酒一盃,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迴,無可奈何花落去」,還有兩句續不下去,苦思良久,正好詩人王琪來訪,替他接上一句「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大喜,補上末句「小園香徑獨徘徊」,乃完成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浣溪沙〉詞。
這位詞家王琪,也是北宋文學家,進士出身,曾增訂刊刻《杜工部集》一萬冊,行銷殆盡,他有詞留傳下來,以〈望江南〉詞詠江南柳、江南酒、江南燕、江南竹、江南草、江南雨、江南水、江南岸、江南月、江南雪十首,為後人所推崇。
談到「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好詞,由於王琪曾詠過〈江南燕〉,對燕子相當了解,因此後人相信這句詞是王琪幫晏殊續作的;但是,晏殊自己對燕子其實也特別喜愛,在他的詞作中,用燕子嵌入詞句的有二十五首之多,而且都詠得很自然灑脫,好像燕子隨時都飛翔在他的生活周遭。譬如: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燕子歸飛蘭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晚雨微微,待得空梁宿燕歸」、「無情一去雲中雁,有意歸來梁上燕」、「朱簾細雨,尚遲留歸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草際露垂蟲響遍,珠簾不下留歸燕」、「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他寫燕子的詞句很多,大概都用歸燕影射光陰季節,可能是他大都在官衙府第中,接觸到的飛禽走獸不多,唯有燕來燕去,比較熟悉。
後代詩評家對晏殊的詞,評語並不高,認為晏詞太近馮延己,但是並未超越,他詠情未能感人,描景有欠峻秀,寫事不夠深刻,寓意近乎疏淺;然而,他非常愛才惜賢,范仲淹、富弼、韓琦、歐陽修等名臣,早年都受過他的關照,他在詞中幾處提到「不如憐取眼前人」,可以說明他對提拔後進,廣興學校,貢獻頗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