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二○一五年年會定二十六日在海南博鰲登場,今年主題為「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我國由前副總統蕭萬長代表出席,並將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成立於二○○一年的博鰲論壇,為與會的上千名政府、企業及學者提供對話平台;隨著大陸國力日增,「經濟大拜拜」的角色悄然轉變,博鰲論壇愈發受到重視。
近年大陸領導人極力倡議的「一帶一路」、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成型,習近平今年親赴博鰲出席本屆論壇,各方都關注他將攜來哪些新政策。
北京稱今年是「一帶一路」元年,所謂「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被中國大陸視為經由陸路、水路與世界對接的橋梁。
沿線總人口約四十四億、經濟總量約二十一兆美元,經濟發展潛力相當驚人;習近平形容「一帶一路」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
從坐而論道至起而行動,北京還宣布設立亞投行與絲綢之路基金,作為推動「一帶一路」兩大配套舉措。
亞投行係具政府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促進亞洲包括「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亞投行資本規模達一千億美元,可望於今年底前正式成立。本月底是創始會員國申請截止日前,期間適逢博鰲論壇,屆時亞投行勢必成為熱門議題。
至於絲綢之路基金,主要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項目,提供投資、融資支援。絲路基金是開放性質,接受投資者參與,北京已宣布率先出資四百億美元。
亞投行、絲路基金均由中國大陸主導建立,與當前的世銀、亞銀、國際貨幣基金較勁意味濃厚,對美國領導的金融機構造成直接威脅,因而美國相當排斥亞投行,並百般阻撓友邦不要參加。
中國大陸已是當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非昔日吳下阿蒙,因此歐盟多國在亞投行一事,選擇與美國分道揚鑣。一葉知秋,世界經濟地圖已翻開新頁。
隨著亞投行、「一帶一路」相繼啟動,盱衡「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台灣自不應缺席。
博鰲論壇「蕭習會」時,有關兩岸經貿合作、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預料將是對話重點。然而兩岸糾結難解,連簽署完成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迄今仍困在立法院,徒呼負負。
眼看歐盟多國看好誘人商機,棄美就中,而我們內部陷於「從世界走向中國」還是「從中國走向世界」,爭論不已。
機會來了,稍縱即逝,別期待他人也會瞻前顧後、踟躕不前,選擇站在原地或是大步向前,這是各自選擇,唯有自行承擔。
韓劍華(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