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姿瑩 開啟音樂夢想第二專長

郭士榛 |2015.03.23
3641觀看次
字級
長笛演奏家林姿瑩創立「學士後數位音樂應用學士學位學程」,為年輕人開創音樂第二專長。圖/林姿瑩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長笛演奏家林姿瑩,受過完整的音樂訓練,從音樂班一路讀到博士,美國完成學業後回台教書,發現音樂相關系所學生,畢業後並不容易找工作。九年前,林姿瑩在中原大學成立「學士後數位音樂應用學士學位學程」,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學習流行音樂為主且頒發學士學位的音樂學程,盼讓學生多了就業的第二專才。

培育流行音樂產業人才

「學士後數位音樂應用學士學位學程」是藉由資深專業教師帶領專題製作及實習課程,指導學生學習流行音樂創作演奏和唱片製作過程。林姿瑩指出,團隊合作的課程設計,讓學生熟悉流行音樂職場的運作模式,強化與整合學生數位音樂應用能力,取得第二張學士學位證書,為職場能力加值。學生畢業後,可朝音樂表演、唱片製作、廣播傳媒、編曲後製、錄音工程等幕前或幕後發展。

林姿瑩指出,這個全台灣第一張由教育部認可的「非古典音樂」的學士學位,主要是培育更多流行音樂產業人才。

49變成94 救回險些二一

林姿瑩任教於中原大學、東吳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她發現,年輕人大學畢業後不容易找到工作,縱使老師費盡心血培養音樂系學生,能成為頂尖舞台演奏家鳳毛麟角,音樂系學生似乎沒有出路。很多對音樂有著熱愛的大學系所學生,若不加訓練,不僅流失人才,且無法創造更多音樂產值。

九年前,林姿瑩任教的中原大學流行音樂通識課程,她看到「非音樂科班」學生對音樂的熱愛與熱情,也理解音樂系學生的煩惱,決心成立「學士後數位音樂應用學士學位學程」,雖然第一年報名者很少,但第二年起,學程班愈來愈紅,學生趨之若鶩。

林姿瑩也立下規定,有意加入學程班者主修科目一定要及格。「我不希望這些年輕學子因玩音樂而荒廢功課」,林姿瑩說,曾有一位讀電機系的陳同學,他是學校電音社團員,音樂資質很好,但學業總平均只有四十九分,就要被「二一」死當,這讓她相當苦惱。

發揮所長 朝夢想前進

林姿瑩想到恩師、長笛教母樊曼儂,自己在樊曼儂愛心下成長茁壯。於是對一身搖滾樂手裝扮的陳同學曉以大義,她說:「你的音樂資質很好,為了不讓你被二一死當,我破例錄取你,但下學期你必須拿張及格成績單給我。」事後忙碌的林姿瑩忘了這事,但二、三年後一場畢業典禮,陳同學拿著總平均九十四分的成績單,送給這位救了他的林老師,她不但改變陳同學的人生,也增加其信心,在音樂專長上有所發揮,「現在這位陳同學在錄音室工作有聲有色」。

林姿瑩表示,九年來,在數位學程班中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像孫同學因在中原大學錄音室的實習課讓老師非常滿意,畢業後被送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工作;他在數位學程班學會編曲、製作、錄像等技能,畢業後和一群同好合組「大聲創意公司」,不斷朝向自己的夢想前進。

經過九年努力,林姿瑩苦心創立的「學士後數位音樂應用學士學位學程」,一○三年終獲教育部肯定,林姿瑩表示,這不只是針對中原學生,而是開放給全國對流行樂後製有興趣的年輕人都可報名,學成後,可為自己開創一片天。

小檔案

林姿瑩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及研究所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總校區音樂藝術博士,長笛師承牛效華、樊曼儂、劉慧謹、Karl Kraber等教授。具備古典跨界音樂演奏能力,目前為中原大學音樂藝術專任副教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及東吳大學音樂系長笛兼任副教授、咻樂風(ChoroFun)樂團長笛家、IC之音《笛思林夢想之樹》節目主持人。著有《野趣—長笛作品研究》,出版《無言歌—衷心地》、《咻樂風ChoroFun》等演奏專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