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集.翰海微瀾】中國新舊文學交鋒的世紀婚禮

雲窗 |2015.03.19
1316觀看次
字級

文/雲窗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一日,南京城出現了一場「世紀婚禮」。說它是世紀婚禮,並不是因為當日排場特別盛大,也不是因為典禮形式有多麼特殊,然而它卻是一場在歷史上留名的婚禮。

新郎胡夢華是胡適安徽績溪的同鄉,他身為北京大學白話新文學運動提倡人的族姪,同時又是東南大學力主「文言不可廢」的吳宓與梅光迪在西洋文學系的學生。在求學期間,與胡適的姪兒胡思永成為摯友,至一九二三年底,胡夢華與吳淑貞在南京舉行婚禮時,北大《新青年》的一批新潮學人,與東南大學堅持傳統的《學衡》派兩大陣營學者,便同時出現在這場婚禮上!

根據胡夢華以及吳淑貞日後的回憶,他們結婚那天,胡適應邀擔任證婚人,而梅光迪則是男女雙方的介紹人;此外,楊杏佛、柳詒徵和吳宓等人也都到場。於是胡適與梅、吳、柳展開了一場針對文學革命觀點的正面交鋒!胡夢華說,當時他的叔叔胡適先提出杜威與羅素的立論,繼而展開了新文學運動的主張與觀點。

然而梅光迪與吳宓卻以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三位大師在前,杜威、羅素卻未必青出於藍,進而重申這兩位哲學家的學理未必後來居上。胡夢華回憶道:「適之叔,單槍匹馬,陷入重圍,杏佛師拔刀相助,雄辯滔滔!」我們可以想見這場婚禮便是民國初年,中國新舊文學交鋒的重要場域!

胡夢華與吳淑貞這一對即將步入婚姻生活的年輕人,他們和當時許多青年學子一樣,一方面擁護胡適,相信他所說:「詩的革新與創新,必須徹底剷除掉新舊詩體的格律」;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內心深處佩服梅光迪等人堅持:「白話應提倡,但文言不可廢」這樣的文學主張是不朽之論。

胡夢華在學術立場上,經常被論者歸為《學衡》人士,因此我們可從他的著作裡,回溯五四新文化運動下,吳宓、梅光迪、胡先驌、梁濟與王國維等人的學思歷程,從他們對抗新文化運動的姿態,考察民國初年中西文化、新舊文學交越激盪的具體情況,同時也使我們更加釐清當時文人的精神意蘊。

然而,胡夢華的身分還是比一般年輕人特殊,因為他同是胡適的姪兒,又是梅光迪班上最活躍的學生,新、舊文學在他身上折衝、調和的情況也最為明顯。他的文章所反映的正是不同理念的文人,如何激盪與對話,從而展現出新、舊交替時代,知識分子的傳承與譜系;更重要的是,我們得以藉此深入當時文人所關注的文化議題,以便了解當時那些議論,是如何深遠地影響了我們今天對於文學與文化的看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