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消保處昨天公布學生制服檢測及標示查核結果,在二十六件當中,有二十三件不符合規定,有近四成制服驗出致癌物游離甲醛,其中一件超標一點六八倍。
游離甲醛超標會刺激眼睛、喉嚨及皮膚,造成嗅覺異常、過敏,肺、肝及免疫功能異常。
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健康,除了要求業者改善外,政府應嚴格協助把關外,如何有效介入補助,應該也是重點之一。
中小學規定上學要穿制服,新生入學時,必須遵守校規,量身購買涵蓋校服、運動服在內的「學生服」。
這一回被行政院消保處公布的從南到北的中小學,應該都感到很委屈。因為現階段各學校從議價到招標的責任,交給合作社委員會,畢竟參與老師都是義務性的配合投票工作,有關於制服的品質如何,鮮少有老師會深入探討其「安全性」。
特別是為了讓學生都能付得起衣服的價位,通常都以「低價標」做最後決定,在「一分錢一分貨」的品質壓力下,有很多粗製濫造的制服,變成學生身上的穿著,這也難怪很多國中生不認同皺巴巴、一洗就褪色的制服或運動服。
現階段的公立高國中還無法完全開放穿便服,當要求「安全制服」力有未逮時,各縣市的教育局應該主動介入,為參予招標的廠商依法做「檢驗」,舉凡不合格的都列入學校的「拒絕往來戶」。
縣市消保官或民間消基會,也應不定期到各學校抽查學生制服,是否符合規定,一切以學生健康著想。
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付得起較高品質、且安全的制服價格,個人認為教育部責成地方教育局、學校成立「中小學制服補助基金會」,只要符合可以接受救助的,或補貼差額,或全額贊助。
當學生吃得營養,對成長的青春期孩子有所助益,政府已經開始全面關心了!學生制服,更需政府全面主動介入,防杜致癌因素!
頡陵(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