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錦中專注的用漆線記憶為木雕神像上色。圖/賴香珊
【本報彰化訊】彰化縣粧佛雕刻師柯錦中小學畢業後,便投入神像雕刻工作至今,他結合傳統工序和新技法,創作出獨有的原木雕和漆線技藝;為推廣漆線雕工藝之美,他受邀到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設展,展期至二十九日。
五十歲的柯錦中從小看著擔任乩童的父親兼差刻神像,年幼的他本來只覺得好奇,沒想到,後因家中孩子眾多,無力讓身為老六的他繼續升學,十三歲就被送去當神像雕刻學徒,也一頭栽進宗教藝術雕刻的世界。
然而,粧佛雕刻是門工藝,從粗坯、修光、開臉、漆線、彩繪安金等分工細膩,但柯錦中卻能不假他人之手,成為國內少數能獨力完成的粧佛雕刻師。
「靠自己多做一些,就多賺一些。」柯錦中說,當學徒通常只專精學某項技藝,本來主學漆線彩繪,但不想排隊麻煩別人幫他雕,乾脆就統包自學,也藉此「以工養藝」,不僅賺到工錢,也磨練自身漆線雕的技法。
柯錦中憑著興趣與毅力,短短三年就出師,但因服兵役一度中斷,退伍後積極參加全國美展等競賽,獲獎無數,過程中見識到工藝博大精深,決心更專注雕刻研究並創新。
柯錦中說,過去為讓神像免於腐蝕,並讓神佛看起來莊嚴氣派而整身安金,也因此掩蓋原木本身的純淨素雅;他逆向思考,決定只針對部分雕刻用漆線呈現,讓紋路立體化,以單純的原木色彩去凸顯漆線雕之美。
柯錦中對神像雕刻的反向創新,也贏得眾人喝采。他說,礙於雕刻上漆工序繁複,獨力完成一尊就動輒三個月,耗時費工,但仍持續創作,展現傳統與創新兼容並蓄的漆線雕工藝,也讓民眾能近距離接觸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