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灣早期原住民、客家、漢族的背兒帶與育兒器物,參加紐約亞洲協會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舉辦的「亞洲藝術周」展覽,讓美國社會瞭解南島語族與南亞民族文物。
「亞洲藝術周」是每年三月份紐約亞洲藝文單位與畫廊聯合舉辦的大型活動,向來是亞洲地區向國際藝壇展現特有文化重要窗口。
台灣史博館在文化部支持下,提供了十三件包括原住民、客家、漢族早期背兒帶作品,參加「繁衍、祈福與保護-台灣與亞洲育兒文化巡禮」巡迴展,十一日起為期四個月在石溪分校查理.王中心首展。
亞協策展人徐黛妮指出,本屆展覽在地理向度上,擴及台灣周邊亞洲民族,涵蓋中國大陸西南少數民族、婆羅洲、峇里島、西伯利亞等地南島語族與南亞民族背兒帶及育兒器物。
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認為,展覽以台灣本體做為出發點,落實人類從「母子臍帶」到「背兒育幼」的普世精神價值。也期待台灣精緻典藏文物發揮知識傳播影響力,讓美國社會瞭解台灣蘊含多元族群與多樣文化形象。